01一枚小小的楔子-《重生,然后成為大科學家》
第(3/3)頁
不過,信里接下來的內容峰回路轉,上面雖然論文不會在《哲學雜志》上發表,但靠著j·j·湯姆孫爵士的推薦,英國皇家學會的《自然科學會報》正在考慮將論文發表在他們二月份的期刊上。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陳慕武倒吸一口涼氣,他自然知道j·j·湯姆孫是多么大的一尊佛,而《自然科學會報》,應該是現在全英文世界最權威的一本科學雜志,他當初寫論文時,根本就沒敢想望這本期刊上投稿,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哲學雜志》。
信的最后,寫信人建議他,如果以后再有論文發表,請不要寄給《哲學雜志》,直接寄到皇家學會的《自然哲學會報》就好。
看到信的落款是亞瑟·愛丁頓,陳慕武才終于知道為什么這封信是從劍橋寄出來的了。
原來愛因斯坦所說的拍電報,并不是拍給《科學雜志》編輯部,而是拍給了他的這位好朋友兼追隨者。
在得知論文不但可能會發表在《自然科學會報》,而且還得到了j·j·湯姆孫的推薦,和愛丁頓之間產生了聯系,陳慕武覺得愛因斯坦真是幫了自己一個大忙,可以算是他穿越之后,除了家人之外遇到的第一個貴人。
看來真應該找個時間,把宇宙常數的那個問題提出來,對這位大科學家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陳慕武的信是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從仩海寄出去的,而看愛丁頓的信上的郵戳,則是今年一月九號從劍橋郡寄出,仩海本埠的投遞郵戳,則是這個月的二十二號。
也就是說,他這次和英國的通信,一來一回在路上就耗費了三個月的時間。
一年之中通信四次,縱然他的大腦里有多少天才般的想法,都禁不住這路上耽誤的時間。
德國方面則是寄過來了一個大號函件,里面裝著他第一篇論文的抽印本,并附函一封,告訴他本篇論文將在一月份的《物理學年鑒》上發表。
看到自己寫的論文,終于變成鉛字出現在了期刊上,陳慕武懸了幾個月的一顆心,總算落到了肚子里。
不管如何,他現在算是靠著一篇會引起巨大爭議的論文,在物理學界釘進去了一枚楔子,勉強有了一個落腳之地。
在未來,這枚小小的楔子究竟能攪出來多大的窟窿,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