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又比如特別會做衣服,做出來的衣服針腳細密,一些巧思用到衣服上,常常會讓人眼睛一亮。” 他這么一解釋,聽到的人都懂了。 有人就問了,“我爺就很會伺弄菽,經他手種出來的菽,一畝地,在收獲的時候,比別人都要多收兩三斗。這樣行不行?” “應該可以的,讓他來試試唄,報個名。反正報名不需要錢,通不過也沒懲罰。” “擅長做房子行不行?” “可以。” “這樣都行嗎?擅長編織可以嗎?” “擅長養魚行不行?” “可以報名啊,都來試試。” 江一舟低喃,“千金買馬骨。” 呂頌梨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間,民間并不缺乏有智慧的人。她此舉是想將這些經驗智慧收集起來,進行總結,來年可以用于種植養殖業里,給他們增收增產。 “鄉親們,還有第二個招聘。第二個招聘是征集大量力工小工的,咱們侯城要新建郡守府了。大小力工的工錢是每日十二文錢,包三餐,管館。年紀要求十六歲到三十六歲之間。” 老百姓聞言,當下就議論開了。 “真的會給工錢嗎?” 工錢不多,每日十二文,去碼頭扛大包一天能掙二十文。但遼東商會承諾包三餐啊,還管飽。這一點就很吸引人了。 他們都是吃兩頓的,中午一頓,只有城里人,或者富戶才能一日三頓。 “力工在哪里報名?我要報名!” “我回去叫我兒子!” “我讓我哥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