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辦書院,是呂頌梨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 俗話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要發展遼東郡,乃至更大的版圖,需要人才。而他們所處之地,乃大黎最邊緣之地,本就不是人才愿意青睞的地方。 這是遼東郡的弊端。 事物都有兩面性,她當初推測到秦家的流放地會是平州一帶的時候,便任由他們將秦家發配到這邊來。 她選擇遼東郡,就是看重它的地理優勢,天高皇帝遠,天子不重視這一點。這會,就不能嫌棄它因為不是大黎腹地,對人才的吸引力差這一點弊端。 還是那句話,有問題就去解決問題。辦法總比問題多嘛。 一旁的呂明志說道,“二姐,不是我潑你冷水,建一所書院,在遼東郡是沒有優勢的。” “誰說沒有優勢?”對于弟弟的質疑,呂頌梨沒有生氣,有質疑就證明他開始思考了,是好事。 “咱爹好歹也是三絕碑上與三大山長齊名的一員,又不比張雍、陳定淮、姜九清三位山長差。咱們新書院,不求能與萬松、白鹿、嵩山三大書院齊名,但辦成一所特色的標志性書院還是可以做到的。” 她建書院,就是為了培養各式各樣的技術性人才,最好是一出來就能頂用的,而非培養做官的讀書人。 她說要建一所書院,其實說是一所技校更合適。 呂頌梨一如既往地現實。 呂頌梨和他們說了一下,對所建書院的定位。 呂明志還是覺得難,“二姐,就算是這樣,也很難的。首先沒有夫了,其次是沒有生源。” 遼東郡他還是比較了解的,識字的人少,私塾很少,縣學府學都稀稀拉拉的。還有,遼東郡挺窮的,不如中原腹地富庶,讀得起書的人也少。怎么看都覺得沒搞頭。 呂頌梨知道很難。 但她相信,夫子會有的,就在這一波即將到來的僵尸,不,人才里。 這一波投懷送抱的人才,肯定是那種行動力執行力強的人,骨子應該還有潛藏著一些離經叛道的東西,循規蹈矩的人才暫時不會動身的。 這就很符合她技校的夫子畫像嘛。 話說回來,如今的遼東郡靠著她爹的名聲,也不知道能吸引多少人才前來。 呂頌梨就是覺得,光這一個吸引力,明顯是不夠的,才決定辦書院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