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朝堂如今的二號人物,蕭韻平日里雖然低調,但卻沒有人敢輕視她的權威,尤其她還有著蕭家這個大夏帝國頂尖世家的背景,底蘊極其雄厚,和陸晨這個草根出身的愣頭青比起來,她在某些方面的威懾力,甚至猶有過之。
與此同時,站在蕭韻身后的吏部右侍郎曹思明眉頭莫名皺了一下。
“蕭閣老。”
嚴光弼不卑不亢地道:“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不管原由為何,張世平如此肆意妄為,主動挑起事端對同袍刀刃相向都是事實,倘若朝廷不盡快問罪,而后以雷霆手段嚴懲,以儆效尤,我大夏法度定然受損,望蕭閣老明鑒!”
面對嚴光弼的堅持,蕭韻面色沒有絲毫變化,只是輕飄飄地說了一句:
“嚴御史,不知你可還記得大將軍之事?”
聽到這話,眾人的神色不禁變得有些怪異。
大將軍,也就是顧思妙。
當初顧思妙為了一舉鏟除趙太后及其殘黨,徹底消除這顆毒瘤,不惜背負謀逆之嫌和無數罵名,忍辱負重。
那時候滿朝文武幾乎都主張立即給顧思妙定罪,立即對顧家滿門抄斬,只有陸晨一人力排眾議,力挺顧思妙,為此甚至賭上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這才有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蕭韻現在這么說,毫無疑問就是想借顧思妙的事,來否決嚴光弼的主張。
嚴光弼直接被嗆得說不出話來。
有顧思妙的先例在,而且作為當事人的陸晨也已經表了態,其說服力簡直拉滿,他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反駁。
“好了。”
沒等嚴光弼繼續引經據典,姜承婉便毋庸置疑地道:“此事依陸卿所言,先調查清楚事情始末再做定論,爾等勿要再多言。”
皇帝做出了決定,一如既往地果斷支持陸晨,一眾朝臣倒是沒怎么意外。
他們已經習慣了,畢竟打從女帝親政開始,只要是陸晨的建言,就沒有不同意的。
除了準奏還是準奏。
嚴光弼就算再怎么不情愿,面對女帝的強勢,他也只能低頭,不情不愿地和其他人一起高喊一句“陛下英明”。
下朝后,陸晨沒有像往常那樣前往天工司,而是先去的工部。
張世平的事,他雖然有點在意,但也只是有點而已。
比起那個賣馬的背刺佬,他更在意天工司接下來的研發項目和工部現階段能推行的基建工程,比如天工司優化冶煉工藝,將石炭用于煉鐵,取代傳統的法陣煉鐵之法,比如鉆研如何生成靈力,源源不斷地為各種法陣提供靈力,再比如工部的修路、房屋改建、興修水利之類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