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書桌左邊有一排書柜,右邊兩個瓷瓶內,插有不少卷軸。 洛天杰隨手抽出一卷,打開一看,卻是羅希羽自書的一幅條軸,寫的是一首五古。隨即朗聲誦道:“攣鷹斂六翮,棲息如鷦鷯。秋風颯然至,聳目思凌霄。英雄在承平,白首為漁樵。非無搏擊能,不與狐兔遭。長星亙東南,壯士拭寶刀。落落丈夫志,悠悠兒女嘗。” 誦讀完這首五古,再看題目,卻是“四十感懷”,下署“羅希羽自題并書”等字。 由此可知這首詩是他四十歲時,有感于天下承平,寶刀空老而作,所以詩中開首就比喻自己好像是鷹,但斂翮棲息有如鷦鷯小鳥。然后說秋風颯爽之時,便不禁有凌霄之想,可奈何身在承平時代,縱是英雄志士,亦只好終身漁樵,以至白發蒼蒼。這并非是沒有搏擊之能,卻是遭遇不到興風作浪的對手,因此,他只好時時拂拭寶刀無奈嘆息。 洛天杰撇了撇嘴,道:“昔年羅希羽若是知道羅家會遭此變故,定然不會作出這種自嘆自傷的感懷詩。不過這一句‘長星亙東南,壯士拭寶刀’,倒是顯露出他對自己的實力十分自信。” 心念轉動之際,他隨手又抽出另一卷。打開一看,只有寥寥數字,字體娟楚有致,全書不似羅希羽那等鐵劃銀鉤。 洛天杰緩緩念道:“妾命由來薄,君恩豈異同?自憐團扇冷,不敢怨秋風。”讀罷心中不免一酸,道:“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羅希羽!枉費姚小丹對你一往情深,你竟然這么絕情!” 這一幅小軸,牽扯著羅希羽多年前的一宗風流公案。這贈詩的江陰女子姚小丹,可是一位才貌雙全,武功超凡的奇女子。她在深愛著羅希羽的同時,清楚的知道他絕不會娶她。雖是如此,她仍然不敢怨恨羅希羽,竟將一切都委諸自己的薄命。 詩中典故用的是漢代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這一首古詩,膾炙人口,傳誦古今。如今常用的“秋扇見捐”一詞,就出自班婕妤的《怨歌行》,意謂婦人色衰見棄,有如秋日之扇,天涼而捐棄不用。 這本是極富詩意的一種幽怨,然而那姚小丹更進一步,越見深情。她說自己只自憐團扇太冷,而不敢怨恨秋風,如此柔情哀鳴,即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很難不為之軟化。但哪怕她這樣深情,也未能感動羅希羽。 此時洛天杰不禁有些羨慕他的便宜父親——羅希羽,他竟然將妹子撩到不上不下時,選擇了突然放手。他也真能下的去這手!他這是暴殄天物,浪費資源啊!既然你不要,那讓別人來啊! 洛天杰雖然三世為人,但至今還是一個處男。 這一點對他而言,簡直就是一個恥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