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實在找不到,也難不倒兩人。 他們根據所擁有的材料開始制作需要的東西。 現場的畫面有點類似在末日戰場,兩個技術精湛的機甲制造師,用一堆零件對破爛不堪的機甲進行維修。 比起維修機甲,他們的工作量顯然更加復雜。 因為機甲沒有生命,而人是有生命的,需要在維持生命的情況下,對他進行修復。 觀摩區的醫生們一開始都帶著嘲諷與不屑的口吻評價手術。但隨著手術持續推進到兩個小時以后,質疑的聲音沒有了,只留下各種贊嘆。 “從技術來看,咱們醫院最牛的顧醫生估計也比不上他倆。” ”何止是技術,你看看人家現場裁剪材料,那個精度和效率,一看就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做腦外手術的趙院士,膽子還真是大啊,那個位置靠近小腦,敢那么操作,不怕人直接沒了嗎?” “我覺得做胸腹修復的齊院士才厲害,那么大的一根血管,不到五分鐘就重建完成了。” “患者從上到下,重建的部分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一半用的自體材料,一半用的人造材料,說是改造人,毫不夸張。” “關鍵是生命體征始終不掉,這是怎么辦到的?” 最緊張的無疑是麻醉醫生。 今天這臺手術擊碎他的能力范疇。 他沒想到手術還能這么做。 趙原和齊鳴每個操作都在意料之外,但生命體征在正常用藥之下,就是不往下掉。 時間來到四小時左右,趙原突然對麻醉醫生說,“能嘗試催醒嗎?” 麻醉醫生驚訝地望著趙原,“腦子碎成這樣,進行催醒嗎?會不會有問題?” 趙原堅定地說道,”試試看!” 觀摩區所有人看到趙原打算術中催醒,再次沸騰了。 對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進行術中催醒,相當于是電腦主機被砸爛,修復之后,強行進行開機。 所有人屏住呼吸。 藥量不斷往下調整。 “病人睜開眼睛了!” “竟然真的仍有意識!” “太厲害了!” 原本負責搶救病人的主任醫生看到這一幕,宛如看到貞子爬出電視機屏幕一樣感到毛骨悚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