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欽墨笑著說,“我也喜歡灌,但灌得沒師父那么自然,但有時候真的能創造奇跡。” 其實秦怡在手術之前也會有類似的習慣。 她和江靜討論過,患者的求生欲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可以有效提升成功率。 這是治療八組的不傳之秘! …… 燕京,北禮士醫院,會議室內。 王恩麟坐在會議室正中位置,坐在他右邊的是得意門生司徒凱,坐在左邊的是柳莎。 盡管柳莎才入門一兩年,但柳莎在顱底腫瘤定位技術上取得極大的進展,她的論文被國外期刊收錄很多,更關鍵的是,柳莎在機器人手術的應用上,得益于天華醫院良好的基礎,在眾多學生當中也屬于佼佼者。 所有人聚集在一起,關注位于千里之外的手術。 司徒凱的心情頗為復雜,他知道恩師王恩麟最近這段時間強調大家要往機器人手術方向發展,因此原本顱底腫瘤定位的方向被弱化,自己在這個領域鉆研多年,而柳莎在機器人手術的研究要超過自己。 司徒凱的內心充滿了危機感。 至于這臺手術,司徒凱知道意義重大,如果趙原能順利完成松果體腫瘤切除,意味著機器人手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已經可以全面展開。 所以司徒凱內心希望趙原這臺手術不會那么完美,那樣自己和柳莎的競爭,還有希望。 “手術即將開始,大家討論一下,這臺手術,趙原會用什么路徑來做!”王恩麟決定在手術之前開始熱場。 眾人開始七嘴八舌地交流。 有人覺得翼點入路,有人覺得額外側入路,有人覺得顳下入路。 等輪到柳莎發言的時候,她給出不一樣的觀點,“以我對趙原的了解,大概率會利用顱內自然腔道及間隙達到病灶部位。” 王恩麟微微頷首,“手術開始了,看誰的判斷準確!” …… 手術室內,機器人嗡嗡作響。 冰冷的刀,在顱腦正中切開一個約一厘米的切口。 隨后另外一個機器臂進入病人的腦內。 顯示屏幕上瞬間出現清晰的畫面。 果然,如同柳莎所分析的,趙原沒有選擇傳統的入路,而是采用自然腔道和間隙進入,因為機器人的器械是特制的,所以可以順利穿過病人的組織間隙,抵達“雞蛋黃”的中心位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