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睿的工程師站在手術室內,感覺手心在冒汗。 他深知這臺手術的重要性。 基爾醫院有達芬奇機器人,而且不僅只有一臺。 趙原指定使用天睿機器人,拜國王室也不含糊,直接付費從天華調過來一臺。他有幸作為維護人員跟著機器一同空降基爾醫院。 盡管和趙原一起參與手術多次,但此刻他的心情尤為緊張。 之前的手術都屬于志愿者手術,病人接受免費治療,即使出現失誤,也屬于科研的一部分。 今天的手術就不一樣了,病人是王室精挑細選出來的。 外面很多頂尖專家都在觀摩。 任何細小的失誤都會暴露出來。 前幾日簽下的訂單將無疾而終,天睿機器人也將淪為笑料。 當然,他對趙原還是有信心的。 論機器人的手術量,趙原要少于江靜。 但趙原的質量要遠高于江靜。 每當遇到瓶頸的時候,趙原給出的建議,能恰到好處地解決問題。 病人六十二歲。 “冠心病,陳舊性下壁心梗,穩定型心絞痛”。 典型的冠心病,“前降支”堵塞。 前降支是心臟一個重要的血管,一旦發生狹窄或堵塞就會出現心絞痛的癥狀,容易心肌梗塞、猝死、惡性心失常。 這是常見病,但病人的體重和年齡和國王必須相同,所以非常難找。 趙原所做的手術,名字聽起來比較高大上,“全機器人內乳動脈游離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他熟練地在左側胸部打了3個直徑1厘米的小孔,分別位于第二、第四和第六肋間,孔洞深入胸腔,接近內乳動脈。 觀摩手術的不乏精通機器人手術的專家。 他看到這一幕,眼中露出驚嘆,如果自己做類似的手術,絕對是要開第四個孔,放入扁平叉一樣帶有吸盤的心臟固定器,可以通過負壓吸附在心臟表面使局部的心跳不那么劇烈,便于操作。 原本靠墻擺放的移動平臺緩緩平移至手術臺。 趙原走上“天睿機器人系統”的主控臺。 機器人手術需要在微弱的燈光下進行。 秦怡將無影燈調弱。 隨后,她將機器人的“左手”、“眼睛”和“右手”分別從3個孔插入病人的胸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