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于余知府貪墨賦稅是受曹知府指使,且貪墨的大頭都入了曹家這件事,老御史一直在咬著不放。 但曹家勢力滔天,曹首輔豈是那樣容易被入罪的,早在余知府被押送入京前,他便抹除了與他有關的一切痕跡。 謝酒拿到的那些賬冊也只能證明余知府貪腐,卻無法將曹首輔牽扯其中。 故而,顧逍一邊讓老大人繼續與曹家拉扯,一邊暗地想旁的路子。 顧逍剛剛的話,一是指曹家與三皇子往來過密,有所圖謀,二是當眾指責曹首輔身為一朝首輔,沒有識人用人的能力。 這既是挑明了他的野心,又貶低了他的能力,曹首輔大呼冤枉,反問逍王,他曹家對朝廷盡心盡力,忠心耿耿,逍王此趟回京屢次針對曹家。 又不允三皇子與這舅舅來往,究竟是為何? 字字句句暗指逍王有了奪位野心,擔心曹家擁護三皇子,才這般針對刁難。 顧逍等他說夠了,直接甩出一大堆證據,吏部尚書收受賄賂,在官員政績考核上做假,將官員調任這樣的要事拿來做人情往來,那余知府便是曹首輔通過吏部尚書得了任命。 這些罪證是顧逍的人和九霄閣的人查吏部尚書而得來的。 貪墨賦稅一事,曹首輔和吏部尚書防著顧逍查曹家,查戶部,卻沒想到顧逍會另辟蹊徑查到吏部頭上。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吏部尚書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求饒。 皇帝看完證據勃然大怒,當場就罷免了吏部尚書的官職,命逍王,刑部,御史臺一起嚴查,待所有罪責查明后再依法嚴懲。 曹首輔任人唯親,走私情為余知府謀官,卻又監管不力,任其貪腐本應上繳國庫的賦稅,罰沒白銀二十萬兩。 至于永寧侯,殺死楊凡雖是誤殺,但他本意也是殺妻,且有顧逍列舉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責。 皇帝直接奪了他的爵位,判其三日后午門斬首。 這一場朝廷博弈,顧逍雖沒能揭露曹志誠才是賦稅貪墨案的主謀,但罰沒二十萬兩剛好是余知府貪墨的總數。 且拉下了吏部尚書,吏部尚書明著效忠皇帝,暗地里早已投靠了曹志誠,如今被罷免,等于瓦解了曹黨一部分勢力。 皇上會趁此機會讓自己的人坐上吏部尚書之位,顧逍也會設法讓蘇立再往上挪一挪,總的來說,今日這些口舌沒白費。 他活了二十多年,除了跟酒兒在一起時,有說不完的話,其余時間大多是緘默的。 今日的表現不僅讓百官驚嘆,也讓下朝后的皇帝一人在御書房怔坐許久。 他想起顧逍小時候,像個小話癆,每日小嘴巴巴說個不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