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二章:雁門關,廣武城-《秦昊免費閱讀完整版》


    第(1/3)頁

    第三十二章:雁門關,廣武城

    騎上雪龍駒的秦溫很快就縱貫了大半個并州,全速趕到了雁門郡,不過秦昊并沒有前往郡治所陰管,而是直接去了離雁門關最近的廣武。

    雁門郡下轄14縣,分別為陰館、馬邑、埒縣、樓煩、廣武、原平、鹵城、汪陶、繁畤、劇陽、崞縣、武州、平城、強陽等14縣,位于并州東北部,北接遼闊草原,南靠太原,東依冀州代郡,西攬定襄,地勢群山環繞,易守難攻,且郡內擁有抵御北方異族最堅固的雄關,雁門關!

    雁門關東臨隆嶺、雁門山,西靠隆山,兩山對峙,形如鬧門,每年大雁往飛其間,故稱雁門,又名雁門塞、西隆關。其位置坐落于光武咽喉要道上,走出廣武城,沿路順溝前往,便進入一條狹谷,人稱雁門古險道,兩側峰巒疊蟑,怪石凌空險惡,翻過一道陡峭山梁,雁門關即躍人眼簾。

    雁門關椅山而建,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墻雉諜密集,烽猴遙相呼應,東西兩面將老營口坷申池口、陽方口、東隆口、西烴口、匕樓口、大石口、石口、馬蘭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其地勢十分險要,為兵家必掙之地,同樣也是北方異族南下的必經之所。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駐雁門,憑借關城之險,慎重防守,擊敗匈奴數十萬人馬;漢朝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曾經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戰,大獲全勝,威震塞外;隋揚帝楊廣曾經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唐將薛仁貴曾經在此追趕突厥兵馬捷報頻傳;北宋楊業也曾幾出雁門大破遼兵,使其聞風喪膽,博得“楊無敵”稱號。

    秦昊之父秦溫自四年前擔任雁門太守之后行仁政,開商路,招流民,內治污吏,外抗匈奴。

    經四年大力發展,雁門大治,政通人和,路不拾遺,如今在人口方面已超過太原,成為并州第一人口大郡,目前擁有人口四十萬,守軍四萬。

    雁門郡的這四年的變化雖大,但發展卻極為坎坷,秦溫上任這四年間,兩年都在打仗,可謂戰火不斷,至于原因?則是太守秦溫上任后做了一件挑戰匈奴異族底線之事,那就是重建雁門關。

    雁門關乃是抵御北方異族之門戶,對于整個大漢北疆而言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桓帝時期,由于守將無能,雁門關曾被匈奴單于欒提羌渠,領軍攻破然后被焚毀,之后就一直處于荒廢狀態,一直沒有重建。

    漢室不是沒有想過重建雁門關鞏固北疆,可是漢室一修雁門關,匈奴必定領兵南下打草谷,失去雁門天塹的漢軍根本是無法抵御匈奴鐵騎,還沒建好就又被破壞,再加上朝中妥協派的軟弱,漢匈雙方達最終乃暗中達成了一個潛規則,那就是漢室不再重修雁門關,而匈奴只在并州北部和中部活動。

    這個默契一直持續了近二十年,直至秦溫重修雁門關后,這個平衡才被打破。

    雁門關天塹一旦重立,有了雄關的阻隔,匈奴將再也不能肆意南下劫掠,并州再也不是匈奴的后花園,并州百姓也將會過上平靜的生活。

    不過秦溫此舉雖眾望所歸,但卻是在挑戰匈奴的底線,匈奴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秦溫江雁門關重新建好,戰爭將不可避免。

    成功則名垂千古,失敗也遺臭萬年,幸運的是秦溫成功了。

    面對首次來犯的一萬五千鐵騎時,秦溫手中只有兩萬老弱郡兵,不過秦溫卻沒有放棄,先是示敵以弱,連續詐敗三陣,后于險要之地東隆口設伏,一戰全殲一萬五千來犯之敵,趁著匈奴再犯之兵還沒有趕來的這一個月的時間內,秦溫集中全郡人際物力財力,爭分奪秒的搶修雁門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土默特左旗| 聂拉木县| 兴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广丰县| 竹山县| 大余县| 仙居县| 云和县| 嘉黎县| 武陟县| 宁化县| 图木舒克市| 屏边| 马尔康县| 金川县| 吉安县| 镇沅| 开原市| 贵南县| 伊吾县| 钟祥市| 桃园市| 平顶山市| 克山县| 蒙山县| 广灵县| 临安市| 贵州省| 措美县| 新民市| 休宁县| 荆州市| 镇康县| 和静县| 会昌县| 镇平县| 祁东县| 宜丰县|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