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然的話,初為人父的朱瞻壑為什么不在家里呆著,陪陪老人抱抱孩子啥的,非得陪著他這個已過花甲的糟老頭子? 雖然,早些年二人的私交還不錯……或者應該說朱瞻壑對夏原吉不擺什么架子。 “你啊,已經不年輕了。”看著夏原吉坐了下來,朱瞻壑無法無視他頭上的花白,言語之間很是感慨。 “維喆,你還記得你為大明兢兢業業了多少年嗎?” “兢兢業業不敢,但自從太宗皇帝任命維喆為戶部尚書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了啊……”朱瞻壑聞言輕嘆。 二十五年,的確是不短了。 夏原吉二十四歲出仕,三十七歲隨著太宗皇帝的登基而升任戶部尚書,至今已經有二十五個年頭了。 這些年,如果說沒有夏原吉就不足以支撐太宗皇帝遷都、修編永樂大典和下西洋等大業有些夸張,但他絕對是為這些大業奠定基礎的人。 畢竟,只會存錢的那不是財神爺,是存錢罐,能用錢生錢的才是財神爺。 就好像永樂七年,太宗皇帝第一次御駕親征班師回朝的時候,夏原吉就將各種繳獲全部分類,牛羊戰馬駑馬等分配的有條有理的,長期收益做得很好。 朱瞻壑依舊還記得,當年正是因為夏原吉的長期規劃,他被迫替老爺子去執行更牛代養一事,成了他們一大家子就藩的契機。 “說實話,我是很希望你能夠一直擔任大明的戶部尚書的,但是歲月不饒人這個道理你比我清楚。” 簡短的回憶了一番,朱瞻壑就將思緒收了回來,重新看向了夏原吉。 “你的能力,不說是當世僅有,但也絕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如有可能,我是真的不愿意放你走,但是現實是不容置疑的。” “你的頭發,你的精氣神,都在告訴我你已經不如當年了。” “這么多年,夏瑄在香州府也算是歷練出來了,雖然還沒有你出色,但想來也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夏瑄我打算讓他暫時留在香州府,想先把夏瑾提上來,趁著你現在身體還算好,你先好好帶帶。” “等夏瑾也歷練出來了,我就讓夏瑄回順天這邊,一來是方便繼承你位置,二來也是因為我更相信夏瑄一些,畢竟經驗比夏瑾要多一些。” “怎么樣?” “世子殿下,這……”夏原吉聞言,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夏原吉有三子,其中長子早夭,剩下的就只有夏瑄和夏瑾兩個兒子了。 按理來說,朱瞻壑如此器重他們這一大家子,夏原吉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 但是,在高興之余,夏原吉也是有些擔心的。 正所謂站得越高摔得越慘,對于能力不達標或者是欲望大于理智的人來說,站的太高也并非是什么好事兒。 “放心吧。”似乎是看出了夏原吉的擔心,朱瞻壑笑著說道。 “我也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咱們倆的關系的確是不錯,甚至已經超過了普通的關系,但對于夏瑄和夏瑾,我是經過慎重考慮才做出這個決定的。” “他們倆的天資都還算不錯,浪費了就可惜了,而你是文臣,為大明努力這么多年也沒有個爵位,讓夏瑄和夏瑾繼承你的位置,到時候兩代甚至是三代為官,我也好給你們家里封個爵位啥的。” “當然了。”看著夏原吉想要開口,朱瞻壑率先一步打斷了他。 “前提是夏瑄和夏瑾也得和你一樣,最起碼不犯什么錯誤,甚至是為大明立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