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像后世的和電視劇里面,說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血脈相連的感覺,最起碼朱瞻壑沒有,他只是覺得心里有些異樣。 與其說是血脈相連,倒不如說是第一次正式面對父親這個角色時的無措,是一種很新奇,也很怪異的感覺。 “怎么樣?”吳王妃滿臉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兒子。 “當爹了,有什么感覺?” “感覺?”朱瞻壑抱著孩子,小心翼翼的樣子像是捧著個地雷。 “還行……吧……” “行了行了,在這一點上你是一點兒都不像你爹。”吳王妃臉上的慈愛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沒好氣的白眼。 “當年你出生的時候你爹和你一樣都是在戰場上,但是你爹和你不一樣,他下了戰場就跟擺弄刀劍似的抱著你就玩兒,你倒好……” 說著,吳王妃給了父子倆一個大大的白眼。 “你怕什么?這是你的孩子!看你這樣子,像是捧著什么能要人命的東西似的。” …… 朱瞻壑很是無辜地聳了聳肩:“這不是沒經驗嘛,我哪里經歷過這個?” “去去去!一邊兒去!” 眼看著孩子已經因為朱瞻壑抱的姿勢不對而開始扭動,吳王妃就知道孩子是要哭了,趕緊把朱瞻壑推到一邊,把孩子搶了過來。 “行了行了,這事兒就交給你娘吧,你還是想想孩子的名字吧。” 朱高煦也是覺得自己兒子的樣子有些好笑,拉著兒子坐了下來。 “名字啊……”朱瞻壑隨著父親的力道坐了下來,看著面前的茶杯,若有所思。 “對啊,名字。”朱高煦點了點頭。 “本來我是想著給起一個的,但是想想還是算了,咱們爺倆兒的思想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到底是你的孩子,對他有什么樣的期望什么樣的展望那都是你的事情,這方面我不如你。” “所以啊,這名字還是交給你來起吧。” 朱瞻壑也沒有抬頭,就這么靜靜地看著面前的茶杯,似乎是被茶杯給吸引了。 朱家起名字,說好起也好起,說不好起也不好起。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早就定下了朱家后世兒孫取名字的規律,比如當初的太子朱標一脈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至于太宗皇帝這一脈則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姓氏是朱,這個不用說。 有了太祖高皇帝的規矩,到了朱瞻壑兒子這一代,名字的第二個字就是祁,比如正統皇帝朱祁鎮的名字。 所以,朱瞻壑要想的就是名字的第三個字,而且這第三個字也是有規矩的。 太祖高皇帝定下規矩,朱氏子孫名字的最后一個字要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來起。 五行相生,《春秋繁露·五行之義》說:“木,五行之始也”,所以太祖高皇帝的兒子在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上都是木字旁,比如朱標、朱棣、等。 等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朱高煦這一代就是木生火,得取以火為偏旁部首的字。 比如朱高熾的熾和朱高燧的燧以及朱高爔的爔,都是火字旁,至于唯一一個特殊的朱高煦,看似不合理但實際上也是合理的。 煦字的偏旁部首看似是水字底,和火不僅沒關系還相克,但實際上把煦字拆開,原本是偏旁部首的水字底也是個單獨的字,這個字就是灬。 灬,在古代同火,指的是物體燃燒的時候所發出的光和焰。 再后來,火生土,就是朱瞻基、朱瞻壑這些以土為偏旁部首的了,然后是土生金。 以金為偏旁部首的字…… 朱瞻壑在腦中迅速的頭腦風暴了一下,然后猛地抬頭,雙眼中有著亮閃閃的光芒。 “想好了?”朱高煦見狀趕忙開口。 “嗯,想好了。”朱瞻壑笑著點點頭,伸手蘸了蘸茶杯中的水,在桌上寫了一個字。 “這是……銘?”朱高煦看了看兒子,有些不解,但也有些了然。 “嗯,銘,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有的歌頌功德,有的申明鑒戒,永志不忘。” “歌頌功德也好,申明鑒戒也好,路,我給他鋪好了,這個銘字,希望他能牢記祖上的榮光,也時刻警戒,不忘朱家子孫的使命。” “銘……朱祁銘……”朱高煦微微點頭,他感覺還不錯。 “可以,符合老祖宗的規矩,含義也不錯,那就這么定了?” “就這么定了吧。”朱瞻壑轉頭看向了屋內,雖然什么都看不到,但他仍舊直直的看著門口的方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