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其實是個很清楚的人,只不過有時候他也會迷惘,但這也不代表著他就不知道自己迷惘的答案是什么。 通常,他迷惘的只是自己的做法,是自己的態度。 打從朱瞻壑跟他坦白的那一天他就知道,站在親情那個角度上的自己做錯了,因為他沒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現在, 他又明白了,站在皇帝那個角度上的自己也錯了。 如果是一個不考慮任何外在因素的皇帝,那就會抓著朱瞻壑不讓他離京,最少最少也會讓他把草原的問題給解決了再走。 不然的話,他就永遠得留在京城,成為鎮壓草原的一根定海神針。 但是,因為站在親情角度上的那個他猶豫了, 最終導致了站在皇帝角度上的那個也做錯了。 既是不得已而為之, 又是退而求其次,結果兩邊不著岸。 “老和尚……你說,朕應該怎么辦……” 良久之后,朱棣發出了一聲嘆息。 “您是想說皇帝怎么辦?還是父親和爺爺怎么辦?” 姚廣孝的語氣近乎冰冷,一語道破了朱棣潛意識回避的那個問題。 一直以來,朱棣都不愿意去面對這個問題,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二兒子和孫子幾乎不可能再回來了。 別看他用茶馬互市和王府長吏等條件換來了朱瞻壑對交趾出手,但實際上誰都知道, 那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在朱棣看來, 這更是朱瞻壑的不得已而為之。 在朱棣的視角中,朱瞻壑已經不想再摻和這些事情了,一直是自己在“逼迫”他, 讓他不得不再次參與進去。 是的, 在朱棣看來, 朱瞻壑就是因為自己讓朝廷正準備派去云南的王府官員停了,朱瞻壑蒙受圣恩, 才不得不摻和進交趾的事情中。 毫無疑問,這種想法是朱棣想歪了,因為朱瞻壑其實并沒有就此放棄, 但此時的朱棣已經被情緒給蒙住了雙眼,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事實上,不僅是他沒有注意到,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注意到。 打從跟朱棣攤牌之后,朱瞻壑的動作和反應都是什么? 安安靜靜的收拾,靜靜的去就藩,甚至都沒有半分留戀,沒有讓任何人去送。 一大家子人,就那么安安靜靜的出發了,如果不是錦衣衛,朱棣甚至不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出發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