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對手,五皇子時刻關注著宇文曜的行動,盧湘云大張旗鼓的去賑災,自然沒逃過有心人的眼睛。 宇文臻現在是一腦門的官司,先是押運糧草的隊伍在自己管轄境內出了事,即使發函斥責皖州巡撫,也無濟于事。 緊接著又收到了蕭文君惹怒皇帝的消息,這本與他無關,但皇帝放出的話是將她和王九淵一起滾出京都,這就不得不讓人多想了:誰都知道自己與王閣老走得近,那是否應該迅速與其切割? 現在宇文臻已經落了下乘,但凡有一點點風吹草動,都害怕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行事更是如履薄冰,討好皇帝又不傷筋動骨之事可以摻和,不好的事情巴不得立刻甩掉。 最是無情帝王家,宇文曜是,宇文臻亦如是。 宇文臻的外祖裴家世代書香,在京都深耕多年,亦是大齊的名門望族,在世家圈子中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利用這個優勢,裴家在收集糧食賑災的事情上做得更是聲勢浩大,如果說先前盧湘云只是小打小鬧,而裴家出手,整個京都頂級權貴都參加,那才是空前盛況。 同時派出了裴家嫡系,宇文臻自小一起長大的表兄——裴陽舒親自去江南走一趟。 裴陽舒在世家子弟中也屬異數,他沒有走家族的關系,而是靠自己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十六歲中舉,二十二歲已經是三甲進士,通經史地理,頗有才華。 但他少年成名,性子高傲,很看不起靠祖輩蔭封得來一官半職的其他子弟,因此行事很是剛愎自用。 鑒于三皇子和五皇子暗自較勁,局勢隱隱形成:誰能賑災解圍,誰就能獲得民心,得到陛下的認可。 “戰場”從京都延伸到了江南。 諷刺的是,因此救災一事,舉國上下表現出空前的齊心。 還沒有想好如何對王閣老開口,畢竟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少不了王閣老的傾力扶持,沒有合適的借口,也會讓其他擁戴自己的老臣寒心。 深諳其中關節、又察覺到宇文臻冷淡的王閣老,卻是先上門拜訪了。更令宇文臻意外的是王閣老的態度,原本以為他會來興師問罪,沒想到卻是和平結束合作關系,好聚好散。 大松口氣之余,也陷入了自我懷疑,這般行徑是否太不厚道了? 很快,乾清宮的御案上,王閣老告老還鄉的折子遞了上來,皇帝留中不發,再沒有下文。 雷厲風行地處理好這些事后,王閣老才有空找兒子好好談一談,聰明如他,已經將皇帝的用意猜了七八分。 回到毓秀府便和管家吩咐:“少爺回來了,讓他去書房找我?!? 但當他步入書房時,看到的卻是早已等候自己歸家的兒子,眉目清朗,灼灼其華,與以往無任何不同,只是桌上多了個鼓鼓的行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