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小娟的養父母,并不是因為心地善良,喜歡女兒,才收養的她。 而是因為缺一個給他們兒子換彩禮的人。 對,沒聽錯。 李小娟的養父母是李家村出了名的懶漢,養父又窮又懶,不愛干活,養母尖酸刻薄,小偷小摸,兩口子一連生了三個兒子以后。 實在看不慣他們家那股子邋遢勁兒,衣領子都泛油光了,別人就勸他們了。 “你倆好歹動一動,要不然,三個兒子了,娶媳婦的錢從哪兒來?” 兩口子就琢磨了,干活太苦了,那錢從哪兒來。 村里的一戶人家,給了他們啟發。 人家連生了四個女兒,才生的兒子,嫁出去第一個女兒,給家里蓋了兩間房,嫁出去第二個女兒,給家里買了輛三輪車,嫁出去第三個女兒,給兒子娶了一個媳婦,等最后一個女兒嫁出去,給兒子活動著找了一個縣城的工作。 李家村的人,誰不羨慕。 都夸呢:“根旺真是有福呢,生了四個女兒,沒嫁出去的時候,一串姑娘扛著鋤頭下地干活,個個家里家外一手抓,等長大了,一個個嫁出去,就啥都有了。” “人家這輩子啥都不用干。” “是啊,有兒子,但是人家養老還找閨女呢,有個腰酸背痛的都是找閨女。” 李小娟的養父母,就開了竅了,看著背后一串的三個兒子,他家怎么蓋得起房子,娶得起媳婦? 正好鄰村有戶人家,爸媽出意外死了,叔叔家孩子多,不想養活,于是他們兩口子就把這姑娘,也就是李小娟,給帶了回來。 帶回來的時候都四歲了。 李小娟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蹲洗臉盆給哥哥們洗臭襪子,搓褲頭了,五六歲,就站凳子上煮飯洗碗,再大點,就下地干活了,撿樹枝,摘果子,拔草,給菜地捉蟲,等等。 地里頭零零碎碎的活兒,有不少都是孩子們能干的。 上學,也只上到了小學三年級,就一直在家里伺候養父養母,刷鍋做飯,洗衣疊被,特別勤快,她已經干的足夠好了,可天天左鄰右舍還是聽到從她家傳來的打罵聲。 她是她全家子的出氣筒,誰心情不好了,都可以罵她,打她。 想起李小娟以后更加悲慘的命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