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畏豪強勇少年-《東晉北府一丘八》
第(1/3)頁
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南兗州,京口鎮。
已是五月,一片片青翠碧綠的水田之上,短衫露腿的農夫們,在彎腰勞作著,微風拂過,水稻低垂,時不時地現出架著犁的水牛,一邊甩著尾巴,一邊慢慢悠悠地前行,一條五尺多寬,黃土飛揚的官道,大路朝天。
官道之上,一條八尺大漢,土黃色布衣之上,縫著五顏六色的補丁,身形壯碩魁梧,正背著一捆足有丈余高,小山也似,看起來起碼有兩三百斤的柴禾,向前走著。
這一捆柴太高太寬,幾乎大半個官道,都被完全遮擋住了,連后面的路上行人,都無法看到。
更嚇人的是,盡管背了如此一大捆柴禾,這個大漢依然健步如飛,套著一雙破草鞋的大腳,每一次踩下來,都會在地上留下個幾寸深的小坑,連這官道,都在微微地震動著。
兩個農人從農田里直起了腰,對著這條大漢笑道:“劉裕,怎么今天又來南山伐薪了啊,沒去渡口那里當值嗎?”
這位名叫劉裕的大漢轉過了頭,微微一笑:“上午先打柴,下午再去渡口轉轉,上頭來了命令,最近有不少傖子(南方人對于北方中原來人的蔑稱)南下,要我們去招呼一下。不過,我總得先養家嘛,就靠里正這點祿米,全家都得喝西北風啊。”
這名叫劉裕的大漢,乃是晉末京口人士,自幼父母雙亡,由繼母一手拉扯長大,曾經因為家里太過貧窮,母親又因為難產而死,一度被父親送到了舅母家,甚至落得了個寄奴的外號。
五歲左右的時候,小劉裕總算被父親接回了家,但很快父親也因為勞累而死。
大概是老天也不愿意看到劉裕如此悲慘,讓他從小就天生神力,好斗兇悍得連這以民風強悍的京口人也為之側目,很多叫他寄奴的孩子,都在他的拳頭之下,成了傷殘級別不等的人士,缺牙的,斷鼻梁的,比比皆是。
也正因此,在這個拳頭即是王道的亂世中,他被朝廷擢為里正,而今天,新任刺史即將上任。
劉裕盤算著打完了這捆柴后,就到渡口的集市上賣了,順便當值,沒準,新任刺史大人還會先巡視下最近人流量很大的渡口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山县|
濉溪县|
长阳|
吕梁市|
高碑店市|
龙里县|
安庆市|
华池县|
安新县|
旺苍县|
石景山区|
遂昌县|
昭通市|
清河县|
龙山县|
遵义市|
闽清县|
南郑县|
沧源|
和平区|
湘西|
阿尔山市|
盘山县|
达拉特旗|
明溪县|
获嘉县|
清丰县|
武宁县|
涡阳县|
顺平县|
霍州市|
锡林郭勒盟|
凯里市|
广安市|
江门市|
孝义市|
临潭县|
山东省|
个旧市|
襄城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