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不僅是人及所有的萬物,即使是“大道”、“天道”也都是由陰與陽構成的“物”。 就像道家的陰陽魚一樣,沒有絕對的陰,也沒有絕對的陽。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生陰,陰極而生陽,這不是靜止的,而是個動態的過程,這也是“易經”易字的由來和主意。 也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 在這一世的游戲修仙界中,煉氣主修的就是“炁”,煉體主修的就是“質”。 姬無雙本次天道筑基,就是走的煉氣之道,那么就說煉氣。 問題也就來了,“炁”與“氣”是一樣的么? 有什么區別呢? 其實,“炁”與“氣”本質是一樣的。 中華的古文化認為,事物都有“體”與“用”的區別。 “炁”虛無縹緲,不可捉摸,不可直觀,是“體”;“氣”可見,可觀,是為“用”。 就拿空氣而來比喻。 “炁”就像是冷空氣和熱空氣,雖然人能感覺的到冷暖,但它們并不可見。 冷空氣和熱空氣交匯,就會形成云,這跟冬天冷風吹如室內形成的氣霧是一個道理,這個云和氣是可以看見,可以摸到的,這就是“氣”。 所以“炁”與“氣”兩者實際是份屬同源,具現卻不相同。 那么怎么才能煉氣筑基呢?修道又為什么稱是逆天而行呢? 姬無雙思考了十數年,終于在這方世界施展練氣訣,親身打坐修煉之下,終于有了明悟。 煉氣,就是將“炁”在人體經絡中的運轉修煉。 這就講到了人體的經絡,經絡就是“炁”的運轉體系。 眾所周知,經絡不像人體的心肺肝脾這種實體的器官,它是虛構的。按照西方的解剖學來操作,把人解剖之后,在人的體內是找不到經絡這種器官的。 它的性質就是之前所說的虛幻的“炁”,而不是實際的“質”。 中醫而言,人體的整個經絡由“子午大周天”,“卯酉周天”以及“沖脈”構成。 “子午大周天”,就是“任督”二脈構成的脈絡。 中華古代武修所謂的打通任督二脈,其實就是打通了“子午大周天”的意思。 子為陰,午為陽。 “子”對應的是下方的“會陰穴”,“午”對應的是頭頂正上方的“百會穴”。 “任脈”就是“陰炁”從會陰順著人體前半部分,沿著肚臍一直向上,至胸前,再由面部至百匯這條脈絡。 “督脈”就是“陽炁”自百匯沿著人體后半部順著脊柱而下,至會陰穴這整條脈絡。 這個整個閉環就是“子午大周天”。 而“沖脈”就是任脈與督脈在人體內相互交融的那個類似于“橫切”的面。 “卯酉小周天”,“卯”對應后腰處的命門,“酉”對應的是肚臍,也就是神闕穴。 這個由命門穴向兩側水平環繞至肚臍的閉環的面,就是“卯酉小周天”,也就是“帶脈”。 那么煉氣所謂的丹田是什么?在人體的什么部位呢?“任脈”和“督脈”這些經脈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依據呢? 煉氣所謂的“丹田”,也就是下丹田。 其為萬脈之源,祖竅玄關。 所以煉氣就是先從下丹田開始的。 就像“炁”一樣,丹田是虛無的,它不是人體實體的器官,解剖是找不到實物的。 那么它在人體什么位置?又是怎么來的呢? 其實,“下丹田”也就是“胞中”,是臍帶在胎兒體內的最末端的那個點。 位置就在人體頭頂百匯至會陰的連線,與“卯酉周天”這個帶脈的橫切面相交的地方。 也就是在人體肚臍向內三指的位置。 要說經絡及丹田的構成,就得從人體由胎兒生長的起始開始說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