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擔心朱瞻埈想要爭皇位,但是看到他押著朱高煦來到自己面前的時候,卻又覺得這小子并不是個爭天下的主。 有仙緣,能長生,誰會在意世間的榮華富貴呢?除非是二者都可兼得。 這讓朱棣不禁感慨了一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然而這話恰巧被朱瞻埈聽到了,他忍不住嘴碎了一句:“為何不可兼得?熊喜歡吃魚,在熊捕魚的時候去獵熊不就行了?” “呵呵,你小子倒是個賣乖的,人家孟子說的是做人舍生取義的道理,怎么到你這就偷奸耍滑了?”朱棣有些無奈的看著朱瞻埈,這臭小子還和小時候一樣,一肚子的歪理,還偏偏能懟的人無話可說。 在過去,朱棣倒是挺喜歡聽這小子講歪理,雖說和儒家孔孟之道不符,可他朱棣也是個沒讀過多少孔孟之道的人,對此便也不是很在意。 但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朱棣的性格和心性也有了一些改變,知道孔孟之道對于儒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否認孔孟之道,便等于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所以如今朱瞻埈再講他的那些歪理,朱棣就不能把它當成樂子來聽,而是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這無關乎朱棣是不是相信儒家的那一套學說,只是單純的他作為皇帝,需要讀書人為自己治國的話,就必須選擇支持孔孟之道。 然而朱瞻埈依舊對此卻沒有太在意,對于朱棣的問題他只是走到朱棣身邊攤手說道:“這怎么能算偷奸耍滑呢?孟子那個時候認為熊是山上的動物,魚是水里的動物,二者之間沒有聯系,所以才會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在孟子看來自己只能二選其一。 這延伸出來的就是關于生和義的討論,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但這里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孟子假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二者不可得兼,他并沒有去考慮存在二者得兼的情況。 這個道理教那些讀書人沒問題,可以讓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成仁取義的價值觀,也能讓這些讀書人更好的為咱們家效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