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本王看見了那些底層苦苦掙扎的學子,看見了他們的疾苦,所以本王建立了奮進堂,讓孩子們無憂無慮的讀書。 所以本王建立了技工大學,讓更多的人有了一條躋身的路。 你笑工匠不體面,可我大業,從來沒有阻礙過工匠學習。 真正的文道大興是什么? 是百姓人人知禮儀,人人學文識字、 可這個前提是什么? 是人人都吃的上飽飯,穿得暖,有閑錢可以去消遣! 要是吃不飽,穿不暖,買不起筆墨紙硯,又談何文道大興,談何科舉興國? 所以,科舉從來不興國,興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絕大多數人泯然與眾人,還高高在上,瞧不起那些努力奮斗的平民百姓。 本王就是要給所有人開辟一條路,一條可以讓百姓吃飽穿暖,讓國家強盛,讓世人都明白,科舉不是唯一的路。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若世上無農,誰來種田,若世上沒有工,誰來建造兵器,抵御外敵? 難道就靠文人的一張嘴嗎? 農強,則百姓吃飽,國庫充盈。 工強,則兵強馬壯,國家強盛。 商人,南貨北賣,能讓經濟繁榮。 而士則是騎在他們頭上剝削的米蟲,他們不事生產,夸夸其談,拿著世上最好的資源,卻從來看不見民間疾苦。 本王看來,他們是吃的太飽了。 我大業的陛下,正是因為出身貧寒,才知道百姓有多苦。 你們知道嗎? 你宋學士看得見嗎?”朱鈞冷哼一聲,“文人當道,科舉誤國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