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商業推廣-《帝國吃相》
第(2/3)頁
也就是說隨著齒輪和車床的研發成功,科學院數年的積累之后,許多結構已經開始被匠工匠吏們靈活應用了。
“侯爺,這紡紗機的速度的確比紗車快多了,最主要的是紡出來的麻線非常均勻細致,不像以前手工那樣松緊粗細不一……”一個匠工在旁邊解釋。
“很好,這個紡紗機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多加幾組齒輪和紗錠,就可以同時紡出來幾支線,如果用齒輪不好控制,實際上可以采用皮帶傳動,一根轉軸上可以帶動許多紡錘和紗錠……”
陳旭記得初中學習西方工業革命史的時候,似乎提到過一種紡紗機,就是這種手搖式的,一次可以紡數十支紗線,雖然具體的原理和名稱陳旭已經幾乎完全忘記了,但應該和眼前的這個紡紗機很相似。
陳旭很高興,突然之間織布機和紡紗機都獲得成功,這樣在大秦全面籌備紡織廠的工作已經完全可以開始了,有了大量的布匹,民間物資短缺的狀況也能得到極大的改善。
而大量工廠的出現,也必然會慢慢打破大秦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許多農民或許會失去一些掙錢養家的手段,但這是工業化的必然代價,小農經濟的破產是工業時代不可避免的事,但工業發展也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和更加充足的物資。
工業時代來臨,大秦會進入劇烈的轉型時期。
就像后世的改革開放一樣,許多人不適應,但適應的人將會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財富。
中國后世一直都沒有像歐洲一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國家對商業的壓制和對科學技術的漠視,只重人文而忽略工業,而且因為被尊為國教的儒學也對工商業有很大的歧視,士農工商的階級觀念嚴重限制了商賈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讀書當官就是后世歷朝歷代人的最大理想和抱負,而商業是賤業,善奇技淫巧者也都是賤民。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在這種等級制度和歧視政策之下,中國唯有官場文化盛行,民間的工業規模無法擴大形成一股新型的政治力量,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得不到任何突破。
男耕女織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真實的寫照。
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成本上,都無法與大工業相提并論,被譽為有樂府雙壁之一的《孔雀東南飛》中有記: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凤城市|
赞皇县|
志丹县|
广河县|
衡东县|
崇州市|
闽侯县|
沙湾县|
莱阳市|
乌拉特中旗|
海淀区|
遵义县|
长岛县|
阳西县|
长岭县|
德保县|
杭锦后旗|
洛隆县|
保定市|
博兴县|
玉门市|
朝阳市|
罗山县|
宜君县|
互助|
项城市|
汝城县|
平果县|
舒兰市|
兴国县|
长泰县|
邹城市|
昭通市|
黄陵县|
香港|
武夷山市|
雷州市|
广丰县|
图们市|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