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裁軍的困難-《帝國吃相》
第(1/3)頁
“臣等恭迎陛下!”數百人同時拱手彎腰行禮。
“諸位愛卿免禮,請入坐!”秦始皇大袖一擺在龍椅上坐了下來。
“謝陛下!”一陣輕微的熙攘之后,文武百官和受邀前來的王侯公卿皆都坐下,然后一起看著高坐九層臺階之上的皇帝。
秦始皇面容威嚴,眼神慢慢掃過整個大殿之后最后落在陳旭身上,臉色放松下來微微點了一下頭之后開口。
“今日朕召集諸位愛卿前來上朝議政,只為半個月前大庶長蔣步提請裁撤西北大軍之事……”
朝堂上無比的安靜,就只能聽到皇帝平淡而威嚴的聲音在回蕩。
“西北大軍乃是我大秦最為精銳的一支部隊,對抗匈胡護佑中原,乃是保證我大秦穩固的基石,一旦裁撤,必動搖我大秦民心,但又如同狄道侯和陰山侯所言,如今匈胡已靖,西北百十年之內將再無戰事,留下這三十萬大軍徒耗錢糧,因此朕反復思慮十數日,還是未有一個兩全之策,今日朝議,便是希望眾位愛卿群策群力替朕想一個良策,既要保證民心安定的情況下把西北三十萬軍卒妥善安置,還要保證我西北邊境的安穩,不能導致匈胡叛亂另生禍端!”
皇帝的話聽得滿朝文武的臉皮都在抽搐。
這到底是裁軍還是不裁軍呢?
滿朝文武大臣和受邀而來的王侯公卿皆都和四周的同僚互相看看,苦笑著交換眼神的同時開始小聲竊竊私語的交流。
保證西北的安全并不麻煩,眼下還有四萬精銳馬卒,這支征服匈奴和東胡的部隊肯定足夠護佑西北邊境的安全,也對匈胡降奴擁有足夠的震懾力。
最困難的是剩下近三十萬老式將卒,這些才是要慎重處置的重點,皇帝頭痛的是這些人。
裁撤容易,不好安置。
這些為大秦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將士,不是當初那百萬六國降卒,說遣散就遣散,需要妥善安置,一旦退伍就必須按照軍功大小分發田產房產,補齊入伍期間的俸祿,而這筆俸祿,大秦已經欠了許多年了,發放不起。
一個普通兵卒每天一斤糧食。
一級爵位,既公士,除開糧食之外冬夏還各有一套衣物,每年還有五十石粟米的俸祿。
往上隨著爵位級別增加,每一級俸祿增加五十石糧食,田產房產奴仆等另有定例封賞。
雖然軍功很難得到,但三十萬大軍皆都是參加過六國之戰的兵將,其中有爵者至少過半,因此除開無爵的普通兵卒可以像六國降卒一般發給一些錢財遣散歸家之外,有爵的將卒必須妥善安置,田地好說,歸家之后自然有當地官吏按照軍功分配,但俸祿和奴仆是個大問題,大秦雖然以軍功為榮,但其實對于士兵軍功的兌現并不完備,拖欠非常嚴重,這也為大秦后來的倒塌埋下了一個很大的隱患,甚至可以說是禍根。
因為掃滅六國之后,國內經濟狀況一塌糊涂,修長城馳道陵寢消耗了大量的民力,導致各種物資奇缺,大秦根本就兌現不了如此多的軍功。
這件事不光滿朝文武明白,皇帝也明白。
但只要軍人還在軍中,還有軍籍在身,那么這些軍功就可以一直拖著,但如果裁軍,這些軍功必然要兌現,不然恐怕這些將卒心有怨恨而引起禍端。
當初分化遣散六國百萬降卒,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曾經鬧麻了,皆都認為遣散不安全,還不如坑殺以絕后患,當然最后皇帝還是采納了陳旭的計策,分成幾部分遣散,如今一年多過去,百萬降卒早已煙消云散,大秦不僅沒發生絲毫混亂,反而是更加安穩,從全國各地傳來的奏章和玄武衛探查的消息來看,遣散的百萬降卒老實的不得了,大部分人甚至對皇帝和清河侯感恩戴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额敏县|
山西省|
梁山县|
五大连池市|
信丰县|
乌鲁木齐县|
澄江县|
米林县|
固始县|
灵璧县|
凤翔县|
湖口县|
姚安县|
芜湖市|
东安县|
海林市|
大悟县|
江川县|
榆林市|
古田县|
嘉禾县|
盐城市|
临朐县|
泸水县|
库尔勒市|
遂昌县|
营山县|
南郑县|
洛川县|
乌苏市|
托克逊县|
广灵县|
丰台区|
天祝|
余江县|
凤城市|
潮州市|
许昌县|
鄂州市|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