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禽獸沖動-《帝國吃相》
第(1/3)頁
因為是第一年規劃,因此果園并不大,陳旭跟著負責果園的一個管事把這片山坡挨著查看了一遍,發現嫁接過的小樹苗的確成活率不是太高,但陳旭對于一群農學院的學生的態度都很滿意,許多果樹的樹苗都經過剪枝,不再像以前的果樹那樣隨意的生長。
植物的繁育和培養之中,扦插、嫁接和剪枝都是最常見的手段。
許多優良的果木為了不改變母株的性狀,扦插是最好的繁殖手段,扦插出來的果樹和母體幾乎一模一樣,相當于最簡單的克隆技術,這樣結出來的果實不會有退化的痕跡,其中最常見最明顯的就是葡萄。
當然,優良的葡萄眼下還在西域并沒有引種回來,中原地區只有山葡萄,產量低不說,而且成熟的時間也是亂七八糟,不屬于優質水果,只能用來釀酒和釀醋。
而嫁接并不是為了保證水果的本來面目,而是為了改良,算是一種雜交技術,將一些同科的植物進行枝條嫁接,可以獲得一些改良的新品種瓜果,比如增加甜味,增大體積,增強口感等等。
至于剪枝、打頂和疏花的目的就是增大產量。
陳旭記得小時候跟著老爹老媽給油菜花打過頂,就是在春季油菜開花之前把最頂端的主花摘掉,這樣就會長出更多的枝丫。
然后還見過老媽用扦插的方式種植紅薯。
這些農村雖然常見,但陳旭也并不特別熟悉,動手能力并不強,你讓他嫁接一棵樹估計十有八九是會掛掉,但不妨礙他知道這些原理和方法。
因此在農學院籌建完畢之后,陳旭便抽空專門去講過幾節課,內容很簡單但很全面,就是提出各種扦插、嫁接、修枝、雜交等提高植物產量的培育方法,甚至還特別提到了小麥和水稻的雜交培育問題。
大秦眼下百姓的主要口糧是麥、粟、菽、黍、稻,合稱五谷。
麥就是小麥,這種作物主要種植在中原地區,旱田種植,一般是冬種夏收。
粟就是小米,也種植在中原地區,但對水有要求,屬于半水半旱的作物。
菽就是黃豆,和小麥一樣旱田種植,但是春種秋收。
黍主要種植在北方,就是高粱米,比較難吃,但勝在長的高生命力強,荒地上都能長出來,因此是北方人的主糧。
稻就是水稻了,主要種植在長江流域。
中國雖然是農業古國,農業種植已經發展了一兩千年,但實際上由于缺乏工具,種田的模式非常原始落后,基本上就是刀耕火種,冬天放一把火把植物野草都燒掉,春天就在田地里面挖坑播種,不耕地也不翻地,也不專門積肥施肥,最多除除草澆澆水,這種簡單的種植方式下產量極低。
中原地區的農業最為發達,但一畝地的產量不會超過兩石,南方的水稻產量更低,都只有一石左右。
因此在農學院的教課當中,陳旭特別提到了小麥和水稻這兩種主糧的栽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湖北省|
石首市|
盐源县|
井冈山市|
沾化县|
明光市|
墨江|
布拖县|
鹿邑县|
灵璧县|
荥经县|
龙南县|
沁源县|
盐边县|
吉水县|
内江市|
瑞金市|
康马县|
阿尔山市|
万山特区|
桦甸市|
曲靖市|
定兴县|
项城市|
都江堰市|
密云县|
河北省|
佳木斯市|
莱西市|
全州县|
偏关县|
大洼县|
大庆市|
泰来县|
武城县|
沙坪坝区|
丽江市|
米林县|
泽库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