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若這樣做,農戶會不會全都棄田經商而不事耕作?”秦始皇疑惑的問。 “不會,法令雖然松綁,但每年需要交納的稅糧還是依舊,如果不種田就無法交稅,何況退一步來看,若是農戶不種地,那么他就要掙更多的錢來交稅還要購買糧食充饑,那么種糧反而成為了一種掙錢的方法,自然會有精通耕作的農戶耕種更多的田地種植更多的糧食來滿足這種需要,而朝廷也可以對那些耕種多的種糧大戶進行獎勵和糧種牲畜的補貼,鼓勵和引導農民去種地,而不是強迫農民去種地,因為許多身體羸弱者根本就不適合種地,可以做一些相對輕松的種植產業(yè),絲麻油茶等的產量都會得到大量補充,這樣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互補關系……” “陛下,眼下我大秦非是糧食不夠吃,而是一直處于囤積和浪費之中,據(jù)臣所知,光是咸陽倉就囤積了數(shù)百萬石的糧食,足夠整個咸陽吃數(shù)年之久,而且還有陳留、熬倉、霸上、櫟陽、瑯琊、北河、黃垂、南陽諸倉,存糧皆都在百萬石以上,也就是說全國每年存糧接近兩千萬石,這些糧食許多地方一年兩年吃不完,年年積壓霉爛只能丟棄,浪費非常嚴重,而一旦推行貨幣改革,無論是官員的官秩還是民間的交易,糧食都會逐漸退出交易手段,那么糧食的作用就越來越小,僅僅只能用來支付民夫、刑徒和軍卒的口糧,朝堂對糧食的開支就會非常小,而繼續(xù)征收如此多的稅糧只會造成更大的浪費,而普通百姓依舊在忍饑挨餓,因此臣認為要大秦繁榮百姓生活富足,減稅和松綁法令都是必須的手段……” “如若不收如此多的稅糧,愛卿前日所言的連接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如何修建,民夫役卒每日都需要大量的消耗,工具糧食都是巨大的開銷!”秦始皇眉頭擰在一起。 “臣以前數(shù)次說過,天下事皆可以歸之以商,修路這種事臣認為最好的方法還是用商業(yè)手段來解決,等修路的署衙籌備完畢,則可以把連接全國的馬路測量規(guī)劃出來,然后向商賈招標修建……” “何為招標?”秦始皇對這個新名詞提出疑問。 “嗯,招標就是召集許多商賈投稿解決問題的方案,其實就和報館投稿差不多,不過只為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比如科學院規(guī)劃了一條咸陽至洛陽的水泥馬路,要求寬度兩丈,厚度一尺,路邊每隔三丈種植一棵至少五尺高的樹苗,沿途要經過幾座縣城以及具體完工時限等等,這些都是修路的要求,然后召集一眾有實力的商賈來競爭修建這條路,誰花費的錢財最少誰就得到這條路的修建權利,修好之后三省六部和科學院組成的聯(lián)合署衙對這條路進行檢測,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就按照投標協(xié)議付給商賈錢糧或者其他協(xié)商好的政策,比如臣以前說過的收費模式,許給修建的商賈一定的收費年限,讓其管理和維護馬路的運營,不過眼下這個方法可行性比較低,最好還是直接付給錢糧或者其他政策比較好。” “如果想要減稅,付給錢糧必然會增加朝廷的壓力,要是能夠有上次打造馬卒裝備一般約法三章的政策最好……”某個皇帝已經對不花費一石錢糧就撿了幾萬套馬卒裝備的事情有些上癮了,坐在水中捏著下巴輕聲嘀咕。 陳旭笑著說:“修路畢竟和打造馬卒裝備不一樣,沒有那么多的戰(zhàn)利品用來一次性沖抵商賈的投資,因此需要一個長期過程才能回本,對商賈的壓力很大,但也并非沒有其他約法三章的方法,收費模式會增加商旅的成本,同時也會阻礙公路沿線商業(yè)的發(fā)展,所以眼下并不太適合,不過我們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補貼商賈,比如沿路設置固定的服務區(qū)……” “何為服務區(qū)?”秦始皇又對陳旭的這個新詞語迷惑不解。 “陛下莫急,服務區(qū)就是一種籠統(tǒng)的稱呼,算是一個為路過的商旅提供綜合性商業(yè)服務的地方,比如從咸陽至洛陽的公路修通之后,長度近千里,從咸陽到洛陽大概需要三天時間,這期間商旅需要飲食休息和睡覺,還需要喂養(yǎng)馬匹修理車輛,這些都需要有地方解決,因此可以在這兩地中間設置幾個比較大的綜合***區(qū)用來解決商旅的這些需求。這幾個服務區(qū)最好修建在靠近比較繁華的縣城附近,規(guī)劃好之后特許給修路的商賈去經營,可以開設食舍、驛舍、腳舍、商舍、曲園等雜舍,為商旅提供馬匹草料,車輛修理,飲食休息甚至是貨物保存和中轉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