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47章 新式武器-《帝國吃相》


    第(2/3)頁

    當然,秦朝的士兵劍主要作為防身用,陣列式攻擊一般都是先弓箭覆蓋式打擊,然后就是長槍兵沖陣,戰場上用劍的一般都是高手,近身廝殺才用得上。

    陳旭既然準備開發馬戰用的長武器,自然準備列裝重型武器,那就是無論長槍大刀,都準備用鋼鐵打造,這樣在沖擊之中借助戰馬的沖擊力,一個強壯的馬卒揮動一柄十公斤重的大刀,可能就有上百公斤的沖擊力。

    相傳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七十斤,換算成后世的重量就是差不多十八公斤的樣子,加上關羽此人人高馬大臂力超絕,凡是與關羽打架的人一般都死的很快,過五關斬六將,幾乎都是一兩刀就解決了,無他,就是沖擊力加上力氣大,一刀下去連人帶馬都可以劈成兩截,而重武器發展到唐朝,更是出現了專業的重裝步兵陌刀隊,陌刀長七尺,重十五斤,堪稱敵人騎兵絞肉機,而且一柄陌刀制作出來極其費時費錢,因此唐朝法令規定,陌刀不允許作為陪葬品。

    (注一下:唐朝的一斤660克,因此一柄陌刀也有十公斤左右,作為步兵無法借力的狀態下舞動起來還是需要極大的腰臂力量,這個重量可以參考一下鉛球,男子鉛球一般重7.5公斤,上體育課的時候都投過,可以感覺一下重量,非常重,力氣小的男生估計能投兩三米遠,力氣更小的砸腳也有可能。)

    而秦朝主要對付敵人騎兵的方法還是長矛,有點兒類似于馬其頓長矛方陣,至于短兵相接之后就是用劍砍。

    劍這種武器兩面皆有刃,因此容易殺傷敵人,但卻有很大的缺點,只能砍劈,而且需要很大的力氣,因此到漢朝之后,劍已經慢慢退出了武裝序列,成為了一種代表身份的裝飾,取而代之的刀。

    刀雖然只有單刃,但卻可以靈活使用,既能砍劈又能切削,還有刺挑割剜等附屬效果,很輕松就能給敵人造成創傷,因此刀便成為了軍隊的主要兵器,在漢朝后期鋼鐵冶煉技術成熟之后已經開始大量配備,不過當時主要是環首刀,一種直刃直背的形狀,這種形狀的刀在三國時期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劉備等軍閥團體一造就是數千上萬把。

    隋唐時期灌鋼法出現,反復鍛打的百煉法慢慢被取代,刀已經取代劍成為了主要武器,甚至連禮儀都沒了劍的存在,儀刀、鄣刀、橫刀成為絕對的主角,而后世日本武士刀就是模仿唐刀的制式打造的。

    到了宋朝,劍徹底淪為了裝飾品或者武林高手裝逼的武器,文士配劍作為一種尊重古禮的身份和象征,而江湖俠客配劍的話……嗯,一般都是高手,千里逍遙一點紅,一劍無血,獨孤九劍都是高手的代名詞,只有大門大派的弟子才用劍,俗稱劍俠,而什么五虎斷門刀、神刀門、金刀寨都是江湖中的世俗門派,行走江湖俗稱刀客,絡腮胡子坦胸露乳就是最常見的形象。

    而到了明朝,刀就發展到了極致,光是刀的種類就有數十種,劍被徹底拋棄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雁翎刀、腰刀、倭刀、七星刀、牛耳刀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錦衣衛配備的繡春刀。

    在沒有熱兵器出來之前,無論戰場還是民間,刀就是絕對的王者。

    因此這次陳旭設計的武器之中,直接就拋棄了劍這種有裝逼嫌疑的東西。

    騎在馬上戰斗,除開長武器之外,最方便的就是帶有弧形的馬刀,寬背薄刃,刀身細長,刀柄內彎,重六斤,不輕不重只要在馬上揮動起來,加上戰馬的沖擊力,匈奴和東胡這種沒有鐵甲護體,如今還依靠木棍和牛骨頭戰斗的野蠻人絕對就是一個渣。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万全县| 三江| 浮梁县| 仁布县| 竹北市| 马尔康县| 佛冈县| 富民县| 蓬安县| 大田县| 吉木乃县| 奎屯市| 察雅县| 来宾市| 涞水县| 鱼台县| 芷江| 高密市| 荃湾区| 抚州市| 宁南县| 集安市| 清丰县| 湘潭市| 三台县| 泽普县| 满洲里市| 会同县| 工布江达县| 繁昌县| 永修县| 天台县| 洪洞县| 鄯善县| 鄂托克旗| 南和县| 吉木乃县| 和平区| 西吉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