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里面有貓膩-《帝國吃相》
第(1/3)頁
眼下已經入冬,白河兩岸的大片農田都已經種上了冬小麥,黑色的土壤阡陌縱橫,其中還夾雜著一個一個的小村莊,雞鳴犬吠之聲不時傳來,看起來和后世的農村并沒有什么區別。
但七八里之外卻有一股股濃煙騰空而起,密密麻麻如同一根根煙柱在天空彌漫散開,同時還能聽見叮叮當當不斷敲打的聲音傳來。
很快,四人就接近了那片冒煙的區域,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炭火和硫鐵的濃烈氣息,陳旭這才發現,這里竟然異常的繁華,到處都是銅鐵冶煉和加工作坊,無數又黑又瘦衣衫襤褸的工奴在監工的監視下冶煉銅鐵打造器具,沿路到處都是一輛接一輛的牛車馬車,甚至有的大型商隊數十輛馬車一眼看不到頭,皆都負重而行,吱吱呀呀的一路顛簸經過,時不時有銅鐵礦石和木炭掉落下來,所有工坊門口,也皆都有牛馬騾車進出不斷,其中還有不少身穿青色衣服的官吏,帶著兵卒不斷往來巡查,時不時的可以聽見大聲呵斥和怒罵之聲。
此情此景,落在陳旭眼中,讓他竟然感到莫名的憤怒和激動,憤怒是為那些被監工鞭笞喝罵的工奴的凄慘遭遇,而激動,是因為大秦竟然有如此蓬勃的金屬冶煉加工基地。
雖然都是很小的土制冶煉爐,消耗和浪費了大量的木炭和銅鐵礦石,而且這些銅鐵經過反復冶煉仍舊不堪大用,但不得不否認,大秦這種金屬冶煉的基礎工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產量自然也不少,這個規模放眼如今的地球幾大帝國之中,應該也算是數一數二的。
四人策馬一路向北而行,沿路都是銅鐵工坊,為了維持這么多工坊的工奴以及其他人員的吃喝用度,除開運送銅鐵和礦石木炭的商隊之外,販賣糧食的商隊每日也是絡繹不絕。
“小郎君,宛城郊外一共有六百余家銅鐵冶煉作坊,每年產的銅鐵不計其數,工奴不下三萬人,就光是每日吃喝供給就是一筆無法計算的數字,這也讓許多販賣糧食的商賈賺到堆積如山的錢財!”看見陳旭好奇,帶路的男子小心翼翼的解釋了一下。
而陳旭此時也有些明白為什么當初秦始皇要把全國的銅鐵商人都遷徙到南陽郡來了,第一不光南陽是中原腹地,處在南北交通的中心,這里冶煉的銅鐵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運送到全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糧食。
要把這幾百家銅鐵商賈集中到一起管理,消耗的糧食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也只有南陽郡這種農業發達的地區才能夠了支撐這么大的日常消耗,而且這還僅僅是宛城附近而已,整個南陽郡三十余縣,除開雉縣這種極度偏遠的貧苦山區之外,幾乎每個縣都有數量不少的銅鐵作坊,整個南陽郡參與銅鐵冶煉和加工的人數接近十萬,這還不算那些燒炭、開礦、運輸等配套的周邊人員,因此除開種糧之外,金屬加工業已經成為南陽的支柱性產業,吸納了數十萬計的人口參與其中。
雖然這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從六國抓捕的奴隸,其中也有不少流民、刑徒、匪徒、罪犯,甚至是像腳舍主人這種純粹被人強行剝奪戶籍之后發賣來的平民。
無論是什么人,一旦被買到這些工坊變成了奴籍之后,基本上一輩子都會凄慘無比,就為了一口飯食每日辛苦勞累,吃不飽穿不暖,比之最貧窮的貧民還不如,一不小心生病或者受傷,坊主也絕對不會給予治療,只能哀嚎等死,而且這種原始的冶煉作坊,充斥著濃烈的硫碳氣息,天長日久的熏陶下來,病變在所難免,更何況時常還有煉爐坍塌翻倒的事情發生,因此死亡對于這些工奴來說猶如家常便飯,所有人都處于一種朝不保夕的境地。
而這些被強行遷徙來南陽郡的銅鐵商賈,到底又有多少是忠于大秦的完全就是個未知數,而這些工奴又有多少人自甘過這種生不如死的被壓迫生活,更是一個未知數。
大周的奴隸制度雖然已經徹底瓦解,但奴隸依舊存在。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
陳旭心中沒來由的突然響起這一首歌,同時眼前仿佛看見無數紅旗席卷,那些衣衫襤褸被鞭笞喝罵的工奴都揮舞著鐮刀斧頭咆哮而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石林|
翁牛特旗|
桦甸市|
富裕县|
裕民县|
开封市|
大化|
来安县|
图片|
高邮市|
边坝县|
台南市|
芜湖市|
云梦县|
鄢陵县|
龙川县|
苍梧县|
瑞丽市|
通化县|
宁安市|
广丰县|
即墨市|
新安县|
衡阳县|
建始县|
南澳县|
无极县|
肥乡县|
秦安县|
旅游|
革吉县|
寻乌县|
乌兰县|
岳阳市|
安达市|
元朗区|
黔西县|
广德县|
海原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