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81章 咸陽來的消息-《帝國吃相》


    第(1/3)頁

    為了做好現代農業種植的表率,陳旭自己也在清河鎮下游的河灘上規劃了足足二十畝麥田作為自己的農業示范田。

    這里原本也是農田,不過因為戰亂被撂荒了好多年,因此早已長滿野草和荊棘,陳旭于是讓牛大石雇了七八個鄉民將這一片地全部清理出來,又雇了兩個經驗豐富的老農民將其翻耕出來,眼下已經形成了一大塊平整的麥田,小學的一幫子學生每天放學后的任務就是到處撿拾牛糞馬糞甚至是樹葉堆在田里發酵,而且為了土地的肥沃,陳旭還將砍伐下來的野草荊棘曬干后堆在麥田中燒起了幾大堆火糞。

    所謂火糞,就是把野草荊棘和泥土一層一層的堆在一起,然后點燃讓其慢慢焚燒,最后形成一大堆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到時候要種麥子的時候就把這些草木灰和堆肥一起均勻的混入泥土之中,這樣會加大泥土的肥力,當然,農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焚燒留在地里的秸稈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

    到試驗田巡查了一圈,好幾堆巨大的火糞正在燃燒,牛大石和幾個鄉民正在麥田中用鋤頭開挖排水溝渠。

    麥子是旱地農作物,喜干不喜澇,只要泥土之中有很淺的墑就能很好的生長,而水分太充足反而會長不好,漚爛了根就會倒伏。

    而這片地就在小清河旁邊,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太旱的,所以要提前做好防澇準備,這片試驗田陳旭準備完全按照后世的種植方式來進行,深耕翻地,下足底肥,行距十厘米播種,隔六行間壟,這樣既方便除草又透水通風。

    小麥陳旭自小看著老爹種,一般是花生收獲之后翻地播種,而且播種用的是耬耙,因此記得特別清楚。

    花生現在還沒有,似乎也是后來從美洲傳過來的。

    而耬耙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它還有一個名稱叫耬車,其實就是一個播種機,上面一個斗,下面三根犁齒,由人或者牛馬拉著前行,犁齒把平整好的泥土翻開大約兩寸深,種子從犁齒后面的小洞落下去剛好掉在犁開的土溝里面,三根犁齒后面還有一根斜橫桿隨著耬耙的前進又將翻開的土壤推回去將種子蓋上。

    這個過程就是將開溝播種蓋土一起完成。

    如果沒有耬耙的話,這個過程需要三個人才能一起完成,而且一次也只能完成一行播種作業,而耬耙只需要一人一牛或者兩個人就能同時播種三行,因此耬耙的效率比純人工要高出來十倍不止。

    而耬耙的歷史在中國的農業生產中也非常悠久,似乎就在漢朝就發明了,因此在陳旭看來,中國老祖宗的智慧的確是全球第一的。

    耬耙的制作要比曲轅犁稍微復雜那么一丟丟,但要制作出來根本就不難,熟練掌握之后一天播種面積可以達到上百畝,一戶人家的地估計小半天就全部搞定了。

    “旭哥兒,在地里挖這么多溝是不是有點兒浪費力氣?”

    牛大石光著膀子,看起來和陳旭差不多,又黑又瘦全部都是肋骨,不過一日三頓在小學食堂都是包子饅頭管飽,因此氣色很好,樣子比陳旭剛醒過來的時候看見的樣子完全不可同日耳語,似乎長高了一大截。

    “這叫防患于未然,如果突然下雨水排不出去,泡幾天根就爛了,所以這排水溝必須挖好!”陳旭說。

    “里典說的不錯,防澇排水必須做好,不然可能一年白辛苦,我記得有一年小清河發大水,大水漫了兩岸的莊稼地,泡了足足五天洪水才退去,然后那一年鎮上餓死了幾十個,還有上百個逃荒再也沒有回來,小孩子餓死的就更多了,我一個弟弟一個妹妹都在那一年餓死,縣令也不管,慘嘞!太慘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大宁县| 静海县| 西青区| 涞源县| 铁力市| 江川县| 平舆县| 团风县| 汝州市| 正阳县| 赤水市| 辽宁省| 普兰店市| 天长市| 南靖县| 会宁县| 龙里县| 吉木乃县| 普格县| 永嘉县| 宁陕县| 资溪县| 大渡口区| 枞阳县| 瓮安县| 莆田市| 灵宝市| 库伦旗| 河池市| 正镶白旗| 涿鹿县| 梧州市| 宝丰县| 渭南市| 清镇市| 抚松县| 平顺县| 从化市| 潮州市|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