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階級矛盾-《帝國吃相》
第(2/3)頁
陳旭愣了許久也沒想起來秦國哪兒來的一個宰相叫公孫衍的,不過公孫衍這個名字似乎在哪兒聽說過。
看著陳旭一臉懵逼的表情,青衣女子臉色恢復平靜,一雙眼睛上下打量了陳旭幾眼,眼神略有些輕蔑的慢慢走到床邊說:“我祖上衍公,乃是前秦國大良造,率領秦軍攻擊魏國獲河西之地,后又主張秦魏和好,卻被張儀從中作梗被秦王猜忌,衍公無奈投奔魏國,提出韓楚魏三國合縱之策聯手對付趙國,后又被張儀用連橫之術破壞,后衍公再次施展合縱之術,使得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承認王位,此為五國相王之舉,由此五國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秦國,但隨后遭到齊楚秦三國的破壞,五國相王的合縱之策付諸東流,后張儀逐漸勢大遭遇秦王猜忌驅除出秦國,張儀投奔魏國被立為相,施展連橫之策大敗秦國,衍公乘機再次提出合縱之策,在齊楚兩國的壓迫下,張儀被魏國罷去相位,衍公當上了魏國的宰相……”
公孫北雁口才很好,或許是因為祖上公孫衍的豐功偉績的確很值得稱道,慢慢的訴說下,將公孫衍的一生輝煌經歷說的清清楚楚,而陳旭也才終于在腦海中勾勒出這個牛逼不下于身配六國相印的張儀的人物的大致身份。
“后人都言六國宰相張儀的對手是其同門師弟蘇秦,但卻不知我祖父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對手,合縱連橫之術被兩人發揮的淋漓盡致,而衍公也先后掛秦魏韓楚四國相印,并且聯合齊楚韓燕趙魏六國伐強秦,雖未成功,但也令天下諸國膽寒而尊崇備至!”
公孫北雁說完之后轉頭看著陳旭:“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衍公一生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只為求滅秦之事,然雖敗猶榮,足以名垂千古也,我公孫北雁雖為女子,亦有祖公之志,你一個山野少年,不知我公孫氏之輝煌往事也不亦為怪,但切記,我公孫家族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陳旭忍不住臉皮輕輕的抽抽了幾下,心說我倒是不會怪,只是你這樣明目張膽的大肆宣揚六國伐秦是不是太弱智了一點兒,如今可是大秦的天下,秦始皇秦大大最恨的也就是六國的遺老遺少,如果這些話宣揚出去,恐怕你公孫氏一族從上到下要夷滅三族,甚至死后還會被填埋到驪山陵寢底下用石夯挨著夯五六七八遍,再用誅仙陣,兩儀陣,三才陣,四門八卦陣,九區黃河陣永世鎮壓不得超生投胎。
而且陳旭此時也大概想起了這個公孫衍是誰,歷史上的確有這樣一個牛逼的人物,只不過沒有張儀出名而已。
中國歷史上,秦漢和三國時期是最為名人輩出的時代,說謀士扎堆猛將如云一點兒都不夸張,特別是秦漢時期,諸子百家的各種理論興盛繁榮,戰國七雄連連大戰,在一大批縱橫家和軍事家的操縱下,合縱連橫之術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七個大國加上周邊幾個小國今天和好明天又互相拆臺,陸陸續續打了上百年,然后七個國家越打越強,周邊小國卻一個個都打嗝屁了。
而最讓陳旭想不通的是,無論是張儀、蘇秦還是公孫衍,竟然能夠同時當很多國家的宰相,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或者世界歷史上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
但也正是這樣一種互相認同的文化和環境,也才使得中國最終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因為無論是從文化還是習慣還是傳統來說,中原諸國都是一體的文化傳承,就和后來的三國一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不過現在大秦一統天下,六國歸一,再說什么連橫合縱都只是個笑話。
更何況,好漢不提當年勇。
而且公孫衍自己也是個二逼,如若當年在秦國當大良造的時候不受魏王的賄賂,而是一心扶持秦國,或許秦國早幾十年就統一六國了。
由此看來,公孫衍后來之舉都是源于對秦國的憤怒,因此一門心思要弄死秦國找回面子,但可惜的是其他六國根本就心不齊,而且太渣,加上對手張儀比他還要牛逼,見招化招,公孫衍技差一籌,因此只能含恨而敗。
但不管怎么說,公孫衍的牛逼不是陳旭這種小小的山野少年能夠置喙的,因此公孫北雁看不起陳旭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她也斷定陳旭這種山村小野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公孫家族的輝煌歷史。
雖然如今六國俱滅,但在六國貴族遺老遺少的眼中,普通民夫走卒是無法相提并論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皆是犬彘之輩,無名無姓不值得尊重。
這也不光是一個兩個這樣想,而是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是這般認為,民是賤民,夫是愚夫,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不然就不會有開始江楚月在清河鎮第一次見到陳旭等人的時候就會意圖用皮鞭開路,然后聽見江北亭夸獎陳旭的時候非常的不滿和不屑。
在貴族的眼中,衣衫襤褸又黑又瘦的山村野夫其實就和山上的猴子差不多一個檔次,可以任由打罵,如果膽敢反抗,那就是忤逆犯上,要是放在西周時期的奴隸社會,一刀殺死絕對不會有任何麻煩,但從周平王東遷之后,王權旁落,諸侯崛起,隨后進入混亂的百國廝殺的混亂時期,結果就是禮崩樂壞,奴隸制度也開始崩解進入了封建割據時代,庶民的地位也才開始慢慢提升,加上大量的小諸侯國被滅,大量的東周貴族淪落為平民,百姓之名漸漸就成為了普通平民的代稱。
所稱百姓者,就是周天子滅商之后分封的諸侯以封地為氏遺留下來的家族,而這些氏族來源于夏商時期甚至更早的十三個姓,這些有姓有氏者才是貴族,剩下的庶民和黎民、奴隸都是無姓無氏的,只有名,但隨著八百年大周王朝分崩離析,無數貴族淪為奴隸甚至平民,然后互相通婚,姓氏也逐漸開始普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彝良县|
新乡市|
兴隆县|
个旧市|
达孜县|
上蔡县|
综艺|
普定县|
莲花县|
伽师县|
社旗县|
台东县|
泉州市|
容城县|
沅陵县|
吴桥县|
惠东县|
邯郸县|
宜丰县|
博白县|
内丘县|
滕州市|
蒙山县|
区。|
手机|
嘉鱼县|
榕江县|
安西县|
盐津县|
柳州市|
恩平市|
通山县|
名山县|
永兴县|
罗源县|
昌图县|
新晃|
泸州市|
郑州市|
建瓯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