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99年,華納唱片正式進軍內地。 第一個簽約的是樸樹,簽了三張專輯的約,跟著又將老狼、葉蓓、汪峰、張亞東、辣英、孫楠等招致麾下。 而放眼華語樂壇,華納目前也坐擁張惠妹、孫燕姿、飛兒樂隊等實力派歌手。并在往后幾年高歌猛進,巔峰時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我在這里啊,就在這里啊,驚鴻一般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 華納唱片的錄音棚內,樸樹就著新編曲哼唱了幾句,忽地停下來,搖搖頭:“這首歌是用來,用來……用快樂表現悲傷的感覺,這個風格不行。” “我想加點鼓聲和笛子進去,你們覺得怎么樣?”張亞東道。 “嗯這個好,再加點和聲就更棒了,要那種民族特色的。”盧中強也給出建議。 華納正準備給樸樹出專輯,這是其中的一首歌叫《生如夏花》。最早是樸樹創作的一首廣告歌,現在拿過來重新制作。 張亞東和盧中強討論的很激烈,樸樹發表完意見就安安靜靜的聽,說話也是一個字兩個字往外蹦。 朋友們都習慣了他這種社交障礙似的毛病。 樸樹原名叫濮樹,老爹叫濮祖蔭,北大教授,物理學大佬,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當然在樸樹的介紹中,就變成了一個“普通的物理老師”。 他從小就很悶,還叛逆,別人叛逆都惹事,他不,越叛逆越悶,搞的父母帶他看心理醫生,診治出一個“青春期抑郁癥。” 當時上高中,渾渾噩噩,差點輟學,唯獨有一個發泄窗口,就是音樂。老爹為了讓他學習,便許下承諾:“考大學吧!考上大學就讓你留長頭發,玩搖滾!” 樸樹這才發奮用功,考上了首都師范大學的英語系,留起了長發,彈起了吉他,然后大二就退學了…… 這種人吧,說好聽點就跟詩一樣,只可遠觀,別跟他生活。 研究了半天歌,又有了新想法,張亞東是主要制作人,盧中強只是給些參考,聊了一會便起身告辭,回到自己的工作室。 暫時也沒什么事,擺弄著桌上的一張名片,正是姚遠給他留的。 在酒吧認識之后,盧中強對互聯網音樂表現出了一定興趣,又私下約了一次,對網絡傳播性有了深入了解。 姚遠說了兩個觀點: 一個是互聯網才是未來音樂的主流平臺。 一個是口水歌更適合網絡傳播。 什么叫口水歌呢?歌詞粗淺,旋律簡單,風格接地氣,它不一定寫得好,但一定很上口,門檻極低。 放在以前,這種歌不能進實體專輯的,但凡有點追求的音樂人都會嗤之以鼻。 但盧中強對這個觀點比較認同,他是挺前銳的音樂人,不然也不會代理郭德綱的數字版權了。 而且他看了姚遠的網站,雖然跟忽悠的有些不同,但人氣確實爆棚,又問了幾個懂行的,說這網站超級火,起碼月入百萬! 好家伙!把他嚇一跳。 尼瑪你月入百萬,你騎個小木蘭突突突的? 盧中強便接受了姚遠讓他幫忙收歌的請求,算交個朋友,日后好相見,甚至合作,比如《生如夏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