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國醫生不好搞,套用老主席的一句話,醫生平日里干的事情其實就是:團結大多數,打擊孤立一小撮。 有時候仔細想想,神似!這句話非常適合搞醫療的醫生。 醫生與醫生之間,配合中存在著競爭,競爭中存在著配合。 比如搶救,特別是一些大型搶救,有些時候甚至需要一個醫院的全體醫生共同去努力。 相互之間的配合必須達到一定的默契,才有成果。 這是醫生之間的最最經典的配合,我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也如同一句網絡名言一樣,你知道我的長短,我了解你的深淺,大家熟的不能再熟了。 而競爭,也無時不刻的存在于醫生之間,相同科室,你早一步晉職稱,就會比其他醫生早一步掌握更多的資源。 你早一步成為主任,和你同年的醫生或許在這個醫院就沒了出路。 所以競爭和合作無時不刻的穿插在醫生一輩子的工作和生活中。 所以,一個醫生能得到一個醫院大多數醫生的認可,不容易,相當的不容易。 而盧老憑借著自己過人的技藝,更是憑著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情操,讓青大的醫生自發的來相送,說實話,太難得了。 搞技術的人自負,而搞醫療的人更自負,醫療界有個笑話。 說當年一位衛生部的最高領導視察某一個地區的醫院,最后合影的時候,醫院院長只能集合護士和行政人員穿著白大褂去合影。 而醫院醫生,出于某種因素,就是不去,不給你這個臉出來捧場。 很牛逼,有本事你開除了我,有本事你停我手術。 作為青鳥數一數二的院士級別的醫生,盧老不說封刀,悄悄退出臨床也就算了,可一旦說了出來,一旦被人知道,動靜真的不小。 醫院的醫生相送先不說,甚至青鳥電視臺的記著都來了,長槍短炮的架在醫院里。 “小伙子,讓一讓,你擋著鏡頭了。 ”張凡被當成路人一樣,讓記著給拉開了。 張凡雖然被當做背景一樣拉到了一邊,但是看著人群中被擁戴的師父,他心中真的是無比的羨慕。 “這不就是醫生最高的境界嗎!” 盧老用他的身體力行給張凡上了最重要的人生一課。 如同是指路明燈一樣,在自己退出臨床的時候,告訴了張凡未來執業道路的方向。 特護病房通往手術室的路上擠滿了自發而來的醫護人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