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死同穴-《歸一》
第(1/3)頁
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祖墳陵園,通常位于部落的正北,鳥族的祖陵也在后山。
遷墳乃是大事,有專門負責祭祀事宜的禮官先行引路,禮官之后是抬棺的六名勇士,再后是吳中元以及一干女眷,黎泰等人跟在最后。
光線昏暗,心情沉重,默然前行,**肅.穆。
古語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吳中元此時就是這種心情,悲傷,痛惜,悵然,無奈。也可能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故此他并不認為父母都是無私和偉大的,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并不稱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曾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關愛,老了之后又對成年的子女吹毛求疵,以恩人自居。
但他很幸運,他的父母都是稱職的,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個真敢生,一個真敢養,而二人也對他們的勇敢和負責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個慘遭圍攻力戰身亡,一個傷心失神郁郁而終。
一刻鐘之后,眾人來到鳥族祖陵。
祖陵都是本族圣地,外人是不能來的,吳中元此前也不曾來過,亦不知道自己的母親葬在何處,待得引路的禮官將遷墳的隊伍帶到黎千羽的墳前時,吳中元的臉色變的非常難看,原因是黎千羽并沒有被葬在祖陵里,而是葬在了祖陵西側三丈之外,孤零零的一處墳塋,無封無碑。
來時的路上吳中元雖然悲傷難過,情緒卻不曾失控,待得看到母親孤小的墳塋,自內心深處的極度悲涼瞬間蔓延全身,黎千羽臨終之前的那段時間過的很是悲慘,是被囚禁起來的,他能夠想象到自己母親那時的無奈和焦急,黎千羽在人生最后的那段歲月是受了莫大委屈的。
吳中元強忍悲傷,陰著臉在禮官的指引下叩拜祭奠,執鍬挖土,遷墳的前三鍬應該由孝子挖掘,之后方可由他人代挖。
按照禮節規矩,在為亡者起墳的時候異性子女是應該轉身避嫌的,但吳中元一直站在近處,看著抬棺的六人挖土破墓,禮官上前規勸,卻被他給瞅了回去。
他此時心中充滿了怒氣,主要是對黎泰等母系親屬的怨恨,沒有了母親,什么姥姥舅舅全是扯淡,他留在近處是為了確認鳥族當年是用什么棺木入殮自己的母親的,埋在祖陵之外還勉強說的過去,畢竟自己的母親與父親沒有正式成親,但如果所用棺木劣質草率,那就說明在母親生命的最后歲月,鳥族人對她非常刻薄。
吳中元的臉色非常難看,似這種陰沉的表情眾人從未在他臉上見到過,沒有人敢上前勸慰,因為沒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無法確認自己所說的話會導致什么后果。
吳中元一直站在墳墓近處看著六人破土挖掘,對于眾人挖出來的每一鍬土他都會打量觀察,此舉是為了確定掩埋棺材的泥土里有沒有摻雜石塊兒,如果有,就說明當時下葬的時候非常草率,因為按照殯葬規矩,在回填掩埋的時候,石塊是要挑出來的。
還好,眾人挖出來的泥土里沒有摻雜石塊兒,而六人在挖掘的同時也往四周拓寬了兩尺,這么做的目的是不踩踏土下的棺木。
沒過多久,泥土中出現了黑色的木渣,這是吸水防潮用的木炭,其作用是保護棺木。
見到木炭殘渣,吳中元臉色略有緩和。
再挖片刻,棺蓋顯現了出來。
“丈量深度。”吳中元沉聲說道。
吳中元此言一出,黎泰等人無不震驚惶恐,原來吳中元一直在盯著墳墓的細節,其目的無疑是想通過對墳墓的觀察來推斷出黎千羽在世時有沒有受到虐.待。
禮官隨身帶有量尺,仔細量過,躬身回稟,“入土六尺二寸。”
吳中元點了點頭,除了后世的帝陵,大部分的墳墓都一米五到兩米之間,再深就容易挖到地下水。
待得眾人將棺材清理了出來,吳中元繞著墳墓走了一圈兒,確定棺木完好無損,且棺身涂漆,臉色再度有所好轉,轉身背對眾人,“開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搜索|
嘉义县|
聊城市|
商城县|
山东|
南汇区|
宁陕县|
于都县|
甘孜县|
蓝田县|
祁门县|
德清县|
阿克苏市|
嘉善县|
泰来县|
西乌珠穆沁旗|
陇川县|
久治县|
山阳县|
荔浦县|
德保县|
遂溪县|
剑阁县|
信阳市|
林周县|
邵武市|
永宁县|
金华市|
天柱县|
诏安县|
八宿县|
鸡西市|
天峨县|
手游|
泰和县|
盘锦市|
万山特区|
乌兰察布市|
甘谷县|
邢台县|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