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父子-《歸一》
第(1/3)頁
東方人歷來敬天法祖,看重祭祀,熊族有一套完整而繁瑣的禮儀,連如何前往祭祀地點都有固定的規矩。
熊族祭壇位于后山,分為祭堂和奠園兩部分,祭堂居前,所謂祭,就是祭祀天地,祭堂是一處石砌宮殿,圓形的穹頂寓意天圓,方形的格局寓意地方,里面又分為祭天和祭地兩處祭臺,祭天的貢品是三牲,祭地的貢品是五谷。
祭詞是固定的,百十來字,大致意思就是感謝天地的保佑和賜予,祭祀實際上屬于一種迷信行為,不過站在科學的角度上說,祭祀也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和感謝,也有其正面意義。
奠園位于祭堂的后面,有些類似于現代的陵園,入口有一尊石質的熊神雕像,里面埋葬的是熊族歷代大吳和王后,但三位王后只能有一位與大吳同葬,這個女人是下一任大吳的生母。
祭奠列祖列宗的祭品是香燭和酒水,祭文是不固定的,其性質有些類似于后世的工作報告,身為大吳,一年都干了什么工作,得跟列祖列宗匯報一下。
雖然有熊在二十多年前曾被牛族和鳥族聯手攻破過,但牛族和鳥族并沒有毀壞熊族的祖陵,用現在的話說牛族和鳥族還算比較講究,雖然打仗卻比較守規矩,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牛族和鳥族不敢破壞熊族祖陵,這跟挖人祖墳是一個性質,除非把熊族徹底滅掉,否則把人家祖墳挖了,熊族肯定會瘋了一般的過去跟他們拼命。
祭祀是非常嚴肅的場合,吳中元自奠園祭告的奠文是標準的四字一句,用詞生澀深晦,肅穆莊重,說白了就是一般人聽不懂,大致意思就是撥亂反正,認祖歸宗,三族同氣,天下一統。
祭祀完成,有人建議將旁出大吳遷出祖陵,但這一建議被吳中元否決了。
吳熬暗通異族,屬于叛國,這種人是不能埋入祖陵的,除了吳熬,之前的旁出大吳也在祖陵之中,雖然他們自相殘殺,對熊族無有點滴功勞,卻也不能把他們排除在歷任大吳之外,不然史鑒沒法兒寫。
按照禮儀規矩,祭祀完成之后大吳應該與眾人一同離開,但吳中元破例了,待眾人走遠之后,獨自來到吳昊陵前,依著墓碑坐了下來,長長嘆氣,悵然開口,“老爸,我沒丟你的臉?!?
在大部分人看來,爸爸是個現代詞匯,反倒是爹更傳統,實則這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誤解,爸爸其實比爹更古老,父親是個非常嚴肅的稱謂,這時候阿爸用的比較廣泛,而且爸爸只指親生父親,而爹則可能是包括父親在內的長輩或有【 更新快】身份的人。
吳昊已經死去多年,自然不會有所回應。
雖然明知不會得到回應,在沒有得到回應之后,吳中元還是免不得難過悲傷,“其實我不喜歡這里,我也不喜歡當大吳做黃帝,但熊族是你的部落,當年你把我帶回來,為熊族招來了災禍,你沒有拋棄我,我也不能拋棄你,我得彌補這個過失,保護你的族人?!?
父親和母親的分工是不同的,父親對子女更多的是保護,而母親對子女則更側重于照顧,父親是由上而下的保護,母親是相伴左右的照顧,相較于母親的陪伴親近,父親顯得有些高遠生疏,但父愛與母愛有著本質區別,母愛是溫馨,而父愛則是厚重。
在遇到大的困難的時候,子女往往會求助于父親,吳中元此時就是這種心情,但他很清楚自己的父親無法再為他提供庇護和幫助了,此時的傾訴實則只是無奈訴苦,“四方神獸老朽不堪,五道封印即將消失,我雖然努力給別人信心,但我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五道君王無一不是金仙修為,其麾下大將也都等同天仙,而三族現在一個晉身天格九階的人都沒有,我拿什么跟人家打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沂水县|
普宁市|
杂多县|
璧山县|
南丰县|
焉耆|
南宁市|
莱西市|
焉耆|
志丹县|
临漳县|
特克斯县|
浦东新区|
大冶市|
隆安县|
遵义市|
永登县|
贡觉县|
车致|
定州市|
含山县|
兰西县|
崇仁县|
太谷县|
车险|
盐源县|
邮箱|
岑巩县|
色达县|
南昌县|
维西|
贵定县|
伊金霍洛旗|
政和县|
玉田县|
泸定县|
定襄县|
大余县|
葵青区|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