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無心所獲-《歸一》
第(2/3)頁
險勝,吳中元手里有兩個中等大小的竹筒外加兩個小竹筒了。
到得這時,他開始猶豫了,眼下他面臨著三個選擇,一是就此收手,二是減少押注,三是全押。
猶豫過后,他還是選擇了全押,之所以這么做,并不是出于貪婪,而是為了杜絕自己產生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此時若是收手了,就鎖定收益了,這種不勞而獲的收益會令一個人對腳踏實力的辛勤和努力產生質疑,并妄圖投機取巧,絕不能養成這個毛病。
掀盅,還是自己大,裝滿鹽巴的竹筒四中四小。
隨后的這一局,吳中元只押了一個小竹筒,只要贏了,就能湊夠一個大竹筒,就收手。
結果平了,平就是莊家贏,這也是賭坊謀利的途徑。
四中三小,全押,反正是意外之財,本來就不是自己的,便是輸了也不過是還給了人家。
結果他沒輸,一大四中一小。
換成旁人,這時候應該收手了,但吳中元仍未收手,賭博本就不是什么好事情,賭輸了不好,賭贏了更不好,真的會孳生僥幸心理。不勞而獲不是正途!
繼續,押兩中,結果慘敗。
不玩了,大竹筒是背著的,中等大小的竹筒是拎著的,小竹筒沒有背帶,便抓在手里。
雖然最后輸了一局,損失了兩個中等大小的竹筒,吳中元的心情卻非常好,沒有任何人能夠做到利益最大化,辛苦耕種到最后也不可能做到顆粒歸倉,如果一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其本質就是貪婪和計較,這個人永遠都不會感到快樂。殊不知只要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就已經算是成功的人生了。
此外,看重得失的同時,也要看輕得失,這些鹽巴本來就不是自己的,輸了也不過是還給了人家,畢竟自己還贏走了人家不少。
世人之所以會感覺痛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把別人的或者無主的東西當成了自己的,恨不得盡數占有,卻忘記了自己不管得到了多少,其實都是額外賺到的。
這里的人都知道竹筒里裝的是什么,見他又背又拎的,好生眼饞,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時候鹽巴稀缺,鹽為百味之母,有了鹽食物才有味道,而且不吃鹽人就會沒力氣,再嚴重一點兒就會生病乃至喪命,這么好的東西,他竟然背了幾十斤在身上,人家不眼紅才怪。
察覺到路人異樣的眼神,吳中元就想回客棧,但吳大烈讓他在這里等著,他也不能走遠,旁顧左右,又沖了另外一家賭坊去了。
不過這次他不是過去碰運氣的,而是過去換東西的,這家賭坊既然是賭丹藥的,自然就有丹藥儲備,他想換一枚紅色的補氣丹藥,幫助自己盡快晉身紅氣高玄。
鹽巴是好東西,但丹藥更是好東西,藍色和紫色的丹藥鹽巴是換不到的,紅色丹藥雖然不算稀有,卻也讓他付出了一大筒鹽巴的代價。他不懂行情,擔心別人坑他,討價還價,最終人家送了枚淡紅丹藥給他,他這才肯了。
實則他已是洞神修為,要這丹藥已經沒用了,卻可以帶回去給阿洛。
吳大烈先前說的沒錯,天黑之后,最東面那條街上易換的人開始多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敢去八道嶺尋找通靈神兵,踏踏實實做生意的人還是有的。
吳中元閑來無事,就回到了東面那條街上,他現在有了可以易換的東西,如果遇到想要的東西也可以換了。
剛到街頭,就聽到有人招呼他,循聲望去,是那個身穿蓑衣的人,之前此人一直低著頭,他沒看清此人的樣子,此番看清了,是個五十歲左右的老者,長的賊眉鼠眼。
可能是醒來之后聽到周圍的人說他曾經在這里逗留過,那老者見到他就喊他過去,要把鮫人換給他。
吳中元沖那老者擺了擺手,示意對那鮫人不感興趣。
那老者只道鮫人是個好東西,洗剝晾曬做成鮫蠟,可燃點照明。
見吳中元猶豫,那老者又說他心善仁慈,便是不用鮫人做蠟,買了放生也是好的,又不貴,只要中等大小的一筒鹽巴。
吳中元心軟了,“它很虛弱,怕是活不成了。”
“能的,能的,只是離水久了,入水就好。”老者說道。
“這周圍又沒有河水,往哪兒放?”吳中元犯愁。
“有的,有的,南邊不遠就有一條河流,四通八達,它想去哪里都去得。”老者又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阳县|
新丰县|
通城县|
灵宝市|
三门县|
钦州市|
涞水县|
平潭县|
新蔡县|
成都市|
乌兰县|
乌拉特后旗|
稷山县|
周口市|
广东省|
麻江县|
固安县|
嘉义市|
朝阳市|
洞头县|
阳原县|
西盟|
聂拉木县|
白朗县|
那曲县|
桂林市|
宁阳县|
浦城县|
克什克腾旗|
六安市|
通榆县|
繁昌县|
贵南县|
谢通门县|
古丈县|
永福县|
乌兰浩特市|
井陉县|
竹溪县|
尚义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