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發幾句牢騷。 我始終認為這本書寫到現在,我和大家應該是有默契的。 那就是大家都知道自己期望看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我也相信大家是這樣期待的。 但現在都270萬字了,連載也快一年了,我還看到有人說什么鋪墊多,寫得慢……這么說的人你們是第一天看這本書嗎? 為了給胡萊的職業足球做鋪墊我還寫了整整七十萬字的校園足球呢,為了給他的中超經歷做鋪墊,我又寫了七十萬字的中甲。為了給他出國踢球做鋪墊,我一共鋪墊了兩百二十萬字…… 在重要比賽之前不厭其煩地進行鋪墊和描寫,這本來就是我的風格,也是這本書的風格。 到現在還再說什么鋪墊多節奏慢的,之前兩百多萬字的鋪墊和慢節奏都沒把你們嚇走嗎? 胡萊英超首球之前我我也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方方面面,也有人不耐煩。但我堅持寫了,因為我知道那是必要的——我是寫這本書的作者,我是這個世界的締造者,我知道哪些描寫是必要的,哪些描寫是沒必要的。 事實上在大量的鋪墊之后,胡萊的英超首秀爆發以及余韻才更吸引人,效果也確實很好,無論是從本章說數量還是從訂閱上來說,都是如此。 所以我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老實說,作為一個寫了十八年足球小說,總計超過三千五百萬字的作者,我知道這本書應該怎么寫: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是慢節奏、長鋪墊的風格。用足夠細膩的描寫和筆觸帶領大家和胡萊一起融入這個和現實足球世界不一樣的世界。因此和以前那些基于現實足球的小說不同,很多東西我沒辦法不寫,必須寫,寫透才行。因為我其實是在塑造一個世界。 從胡萊的踢球風格來說,他也不是那種拿球carry全場,無處不在的類型,而是一個影子殺手,自然就不能把筆墨和視角都集中在主角一個人身上,必須分出很多筆墨篇幅給其他角色。 就比如上一章花篇幅描寫主席臺上各位俱樂部總經理們的互動,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把事情講完:“與此同時,在主席臺上,來自中超各俱樂部的總經理們也濟濟一堂,紛紛表達對中國隊的支持,和對自己球隊球員的期望。這些在聯賽中打破了頭的總經理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團結”。 瞧瞧,這能省出多少字進入比賽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