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一次的行動,暴露的不僅僅是資本的問題,還有就是陳平為首的財團的野心。問題是,陳燮不知道自己能在這個世界停留多久,所以能做的事情就是布局,悄悄的布局,在將來的某一天,他離開大明之后,這個國家能夠存在一股制衡這個財團的力量。 一大早陳平就起來了,在院子里散步之后,回到餐桌前,米拉精心準備的早餐,還有一疊今日的報紙。每天要看的第一份報紙,不是什么《明報》,而是大明官方的喉舌《京都時報》。別看這份報紙的影響力不算最大的,它確實整個國家政策的方向標。 “財政部公布了半年的財政狀態,……。”一目十行的看完官樣文章,正準備換一個話題的時候,突然陳平的眼睛往前一突,死死的盯著報告里面的一句話。“擬修改貨幣發行方案,交付國會審議。”什么方案?什么內容?怎么會有這么一句話? 作為掌握了大明貨幣發行權的銀行總裁,陳平深知這其中意味著什么?反復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終痛苦的閉上眼睛,打了個寒顫,無力的往后一靠。 不管這個方案的最終結論如何,陳平都知道,父親要進行新的改革了。這一次的改革,將從金融下手,首當其沖的就是貨幣的發行權。大明現行的貨幣是金銀本位,有賴于在海外殖民地的大肆收刮,金銀的儲備一向充足。但是有一個問題,陳平一直沒有放棄過關注,那就是黃金的儲備。大發銀行黃金儲備的管理權利,并不在陳平的手里。也就是說,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僅僅是在法律上規定了可以換成相應價值的黃金。實際上呢,少量的換民間資金就可以解決,大量的換,那是要被抓起來審問,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居心。民間的很多金銀首飾店,經營的黃金都是來自于民間,黃金一旦進了庫房,那是不可以出來的。 大明現在有多少黃金儲備,知道的人很少。以陳平的地位,都不知道具體的數字。只知道,這些年在遼東某個秘密的地方,存放著大量的黃金。在大發銀行的金庫內,存放的黃金數量不過區區五十噸,比起這個秘密的存放地,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隨著海外殖民的興旺,大明內地的白銀海量的流入,又以紙幣的方式在市面上流通。因為國家的一些政策,大明的貨幣一直相對的穩定,但是陳平很清楚,他接任銀行的事務之后,貨幣一直存在貶值的過程。現在的白銀購買力,比起過去來說,將近縮水了一半。整個過程,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民間現在流行的是紙幣,白銀在民間的儲備量相對穩定。 那么做一個假設,如果內閣要收回貨幣的發行權,以金本位取代銀本位呢?(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