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忍!殘忍!-《帝國崛起》
第(2/3)頁
“本官昌邑知縣范建(瞎編的),為何不讓本官入城。”掙扎著爬起來的范縣令,還有心情整理一下衣衫。完全沒看見陳燮眼睛里閃動的怒火。
“范建?你還真是賤啊。身為一縣之令,拋棄子民,不戰而逃,將數萬百姓丟給叛賊,你還有臉回來?上對不起君父,下對不起黎民,此等不忠不義之徒,早該自裁以謝天下。”
陳燮一番說辭,本以為這個范建會羞愧不堪,不想人家根本臉都沒紅一下,反倒一本正經道:“本縣不是逃跑,不過是見賊兵勢大,故而前往萊州求救。可惜賊兵來的太快,不待本縣歸來,城池已陷落。本縣的罪過,自會向京師上奏說明,朝廷自有公斷。反倒是陳參將,你身為武將,私設路卡,縱容下屬為非作歹,本縣勸阻,還遭到毒打一番。此事,本縣必將上奏朝廷,是非黑白自有朝廷諸公公斷。”
陳燮以為要論心黑皮厚,自己也算造詣頗深了,沒想到面前這一位,居然遠在自己之上。如果說自己只是心黑皮厚,這王八蛋根本就不要臉了啊。對付這種人,最好的辦法不是講道理,而是讓他知道這個世界嘴皮子好使不管用了。
范建怎么想的,陳燮很明白。不就是仗著自己是文官,拿陳燮和手下打人做文章,逼迫陳燮妥協讓步。能撈點功勞,他的官位就能保住。
陳燮的判斷完全正確,范建接口去搬救兵,最近一直躲在萊州。萊州知府朱萬年并不待見他,他就是賴著不走。朱萬年揚言要參他一本都沒用,反倒是倒打一耙,說朱萬年見死不救,不肯派兵救昌邑。
朱萬年當然不會派兵去救昌邑,一再強調登州營參將陳燮已經率部出征,讓他趕緊去追。可是這個范建怕死啊,不然怎么叛軍剛到昌樂,還有一百多里地呢,他就先跑掉了。一個登州營的參將,怎么可能打的過叛軍呢?濟南的山東總兵都吃了敗仗,所以他不肯走,死活要讓朱萬年出兵才肯動。
朱萬年哪來的兵派給他,耿忠明和張燾根本就不提出兵去打叛軍的茬,人家是來幫忙守萊州的,讓他們出兵,沒那個道理。
事情就這么拖下來了,得到陳燮一戰而擊潰叛軍的消息后,朱萬年找來張、耿二位,問他們這個事情的可靠性,是不是派人去求證一下。耿忠明和張燾都覺得這個事情不太靠譜,陳燮只有幾千人,孔有德和李九成怎么也得有個兩萬人吧?一戰擊潰,大獲全勝,這個事情真不敢信是真的。大概兩軍對陣,打了個各有傷亡,可能叛軍的傷亡更大一點,不支后退。但你要說擊潰,可能性太小了。孔有德和李九成都是老打仗的,哪有那么簡單就敗了。
這倆這么一說,朱萬年覺得有道理,也就信了。他一信,范建自然更不敢回去。
等了兩天,看見陳燮的兵押著幾千叛軍的俘虜經過萊州,城頭上看的清楚。城內的官員都驚動了,朱萬年、耿忠明、張燾、范建,都在城頭上看的清楚。竟然是真的一仗就打敗了叛軍?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再不信那就是智商出問題了。其實這個事情很簡單,只要他們派人去查一下的就是了。搞笑的是,這些家伙不但不派人去查,反而主觀的認為陳燮再謊報戰功。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很簡單,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明朝的文官也好,武將也罷,有一份功勞從來都是說成十分八分的,摻水這種勾當真是熟練的不能再熟練了。大家都這么干,所以自然就想當然了。陳燮的消息說,斬首三千,俘虜無算。這邊的理解很自然的除以十,這個結果自然是斬首三百。一場數萬人的大戰斬首三百,你說擊潰敵軍跟敵軍敗走有什么區別?
朱萬年、耿忠明等人還在盤算呢,范建就已經沖下了城,叫上自己的下屬,好幾輛馬車朝著昌邑狂奔。這一路上,范建的算盤打的很快,心里覺得他是文官,只要說兩句好話,陳燮必然會給他面子。到時候再弄點好處給陳燮,什么都能遮掩過去。
沒想到,走了一天半的樣子回到昌邑,擺開儀仗,大搖大擺的要進城,卻被攔住了。文官的眼睛里哪有武夫的位置,下面的人也都驕橫慣的,上來就推搡,要往城里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剑川县|
桐梓县|
长宁县|
台前县|
滦平县|
炉霍县|
洛南县|
兴宁市|
长治市|
万盛区|
锡林浩特市|
平昌县|
海阳市|
马边|
丹东市|
南康市|
宜都市|
三穗县|
手游|
苍南县|
富源县|
芦山县|
九龙坡区|
连山|
大兴区|
塔城市|
剑川县|
灵川县|
临澧县|
贵港市|
竹山县|
故城县|
博野县|
景洪市|
德安县|
安阳县|
阜城县|
北碚区|
寿阳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