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圍城和救援-《帝國崛起》
第(2/3)頁
這個時候,看出孫承宗在這次筑城行動中的輕率了,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祖大壽所部在后金打來的時候,只有幾天的存糧。這個玩笑真是開大了。
八月十六,松山援兵趕到,人數只有兩千,真是不理解,怎么會有這么蠢的決定。事先把軍隊集結起來,不會死人的。結果,可想而知,不費吹灰之力,松山援軍當了點心,塞牙縫都嫌不夠的。八月二十六,錦州兵到了,不過沒怎么打就是了。因為濃霧,阿濟格沒費什么手腳,明軍就退了。
九月,第三次救援,發生了一個神話故事,黃臺吉和多鐸率兩百后金軍,打敗了六千明軍。好吧,吳襄和宋偉這兩位將軍不然不怎么地,但我還是認為,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因為說這個故事的人,名字叫閻崇年。
第三次救援失敗了,區區三十里,從錦州到大凌河,竟然不可逾越。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慘,真的很慘。沒糧食吃啊,大凌河城內有三萬余人,怎么辦啊?吃人!這是真事,當兵的吃民夫。都到了這個地步了,真誠的黃臺吉的勸降,依舊被屢次拒絕。就是不答應,死活不投降。
黃臺吉一看勸降不成,搞了一個假增援的計謀。祖大壽上當了,出來一看被圍上了。這尼瑪麻煩打了,怎么辦啊?打唄!關寧軍也不是吃素的,就這么給他打了出來,又躲回城里去了,然后死活就是不出來了。就算是真的援兵來了,也不出動。
然后黃臺吉繼續招降,祖大壽出了個新的主意,我們談和怎么樣?成不成,先談著唄。
農歷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萬人組成的援軍終于到了。率領這支部隊的是監軍道張春。張春,舉人出身,在收復永平四城中,表現突出,為孫承宗看好,這次大凌河被圍,孫承宗力薦他掛帥,朝廷派他為監軍道。公元1631年(崇禎四年)農歷九月二十七日,大軍過小凌河直逼大凌河城,在距大凌河城十五里處時,與金兵相遇。張春為了扼制騎兵,動用了許多戰車,戰車上配有火器,雙方交戰開始,八旗兵吃了些虧,沖了幾次都未能成功,戰車陣緩緩向前推進。
金兵已經擁了威力無比的紅衣大炮,此時正橫于大道中間,恭候著明軍的到來。待明軍進入射程,四十門大炮先后發射,明軍的陣營當時就亂了,皇太極率軍沖了上去,明軍被殺得節節后退。張春見勢不好,見風勢向東,便使用火攻,火勢兇猛,撲向金兵,金兵被大火逼了回來。兵敗如山倒,張春想扼制潰逃,可是毫無作用,最后連他自己也被卷進了敗退的大潮中。皇太極早已在明軍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潰逃的明軍們遇到伏兵,大都放棄抵抗選擇了投降。張春和他的三十余名將領被生擒,總兵吳襄和宋偉僅率數十人僥幸逃歸。四萬增援大軍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從這以后,朝廷再也沒派來過援兵。
就在大家對大凌河不報任何希望的時候,祖大壽跑回了錦州,而且是后金大軍護送。只是在此之前,祖大壽殺了何可綱,因為他反對投降。而祖大壽的脫身之計,必須做到天衣無縫,只能說很無奈吧。真誠的黃臺吉受了騙,行騙者祖大壽,進了錦州就不出來了。黃臺吉帶兵來討個說法,祖大壽用大炮回答他。
“頃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猶死守,及援盡城降。”——《清史稿》。
大凌河筑城失敗,戰爭告一段落,黃臺吉又一次勝利了。
大明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作法是一貫的,追責。這一次,負責的人是孫承宗。老先生再次回家養老,總的來說,孫承宗還算是有一個還湊合的結果。但是老先生更為壯烈的事情,發生在后面的歷史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澳门|
沙河市|
曲周县|
长丰县|
陵水|
佛山市|
承德市|
溧阳市|
平乐县|
福泉市|
泾源县|
安国市|
平顺县|
柳林县|
探索|
株洲县|
长寿区|
尉氏县|
夏河县|
和田县|
巴塘县|
东平县|
黑河市|
且末县|
陆丰市|
七台河市|
根河市|
仁怀市|
四平市|
昌都县|
祁东县|
阿勒泰市|
新乡市|
木兰县|
吴堡县|
宁武县|
绿春县|
商都县|
博爱县|
重庆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