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長風注目著面前的協議文件,這一刻忽然有些不真實感。
戰爭真的就要像這樣正式結束了嗎?
一幕又一幕曾經的景象浮現于腦海中——新加坡、馬尼拉、莫爾茲比、達爾文、凱恩斯、檀香山等等。
恍惚須臾,他定了定神,鄭重其事地寫下自己的名字——以大都督府參謀處同知的名義。
簽字時間大約是9月30日上午7:15,根據和平協議里邊寫明的“當天十八時正式生效”的條款,這場綿延了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剩余十幾個小時的倒計時。
未久,數以萬計不同口徑和種類的炮彈交錯飛行在半空中,無所不有——80㎜和81㎜的迫擊炮彈、105㎜和112㎜的中口徑榴彈炮高爆彈、144㎜和155㎜的大口徑榴彈炮高爆彈……
在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和毛伊島上,許久未見的炮火震天撼地的響了起來,空前絕后之猛烈。
霎時間,滾滾炮火遮天蔽日、煙塵飛揚、轟響不斷,晴空萬里的藍天仿佛被染紅了。
乍看之下,似乎明美兩軍又要進行一場新的大規模戰役。
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做出了相同的決定——要在最后的這段時間內炫耀己方的威武雄壯、展示己方不屈的斗志。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在于嫌棄把囤積的彈藥運回本土太過麻煩,干脆趁此機會把彈藥能消耗多少算多少。
“維哥!該出發嘍!這就是最后一回了吧?”
下午時分,位于瓦胡島西南部的四號機場跑道上,四架淺藍色涂裝的三式殲銀環蛇已經整備完畢。
上尉飛行員孫維和他的僚機爬進了駕駛艙,準備執行最后一次戰斗巡邏任務。
當不存在性能劣勢的戰斗機量產服役后,兵部解除了《對熟練飛官之輪替與教培辦法》政策。
從五月份開始,眾多老鳥飛行員接到了從后方訓練教官重返一線戰場的命令,開始接受三式殲擊機的適應性訓練,大明空軍組建了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殲擊隊,總計四個全新的獨立戰斗機中隊,先后部署到夏威夷群島參戰。
孫維就是其中一員,去年九月被調回本土時他就已有三架斬獲之戰績,重返一線后又接連斬獲兩架。
四架戰斗機的左右兩翼下皆掛載著兩個十字格火箭發射架,每個發射架裝有4枚96㎜航空火箭彈,一共16枚。通常執行巡邏任務不會掛載航彈,泛用性更廣的火箭彈是首選。
量產型的三式殲銀環蛇與原型機有所差別,空重從2960㎏增至3120㎏,增壓器加強為二級二速,鳶四式V形十二缸液冷發動機的進氣壓力也一口氣上調為更激進的200kPa(1.9ata),加注特百號航油時能輸出1860匹馬力,5000m高度極速可達736㎞/h,性能相當驚艷。
【配圖】
但是由于明軍一線地勤單位缺少維護層流翼的經驗,所以剛開始的時候這個中隊表現平平。層流翼相當嬌貴,哪怕沾上一丁點雜物都會破壞氣動外形而導致飛行性能不升反降。
對于美軍飛行員而言,幾乎全部由老鳥駕馭的銀環蛇無疑是危險的對手,隨著擁有十七架擊墜戰績的陸航王牌布雷茲少校被擊落,美軍陸航和海航流傳起了“避免與敵人采用腹部進氣的、苗條的新戰斗機在低空作戰”的口傳戒律。
戰斗巡邏任務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是沿著預定航線飛行,記錄沿途觀察到的敵情,或在情況允許時攻擊沿途敵人。
四架銀環蛇向東南方飛至拉奈島上空,期間看見了遠方的幾架美軍飛機,但是因為距離太遠沒有攻擊。
等飛越拉奈島以后他們轉向東北方的毛伊島,只見下方炮火紛飛,鳥瞰地面盡是閃爍的火光和彌散的硝煙。
“打的真熱鬧啊,整這么大架勢。”僚機飛行員感慨道。
“再怎么較勁也就這小半天了。”孫維隨口一答。
他頗為惆悵,現在自己距離王牌只有一步之遙,或者說已經是其他國家通行標準的王牌了,但他仍然想再取得一個戰果,了卻夙愿。
可惜終戰已經進入倒計時,這個夙愿大概無法實現了。
天海間風平浪靜,幾艘小艇和駁船從毛伊島西北部火山山麓旁的一處碼頭駛出。
見此情形,四架銀環蛇回轉下降,迎著勃朗寧高射機槍的火力俯沖掃射,射出一連串的火箭彈,海面上頓時涌現許多波瀾、漂散開大量碎片,被擊傷的駁船燃起大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