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家參加院試、鄉試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他們三個嘛…… 不好意思,前三榜沒他們,前十只有一個,剩下的兩個卡在中間,不上不下。也就是說,在學業上,他們不如大堂兄、二堂兄他們。 他們三個不在,但成績早就傳了出來,家里的其他堂兄弟聽了,心里默默為他們哀悼:慘了!他們考得沒有大堂兄、二堂兄好,明年要是沒人考到前三名,那豈不是丟臉丟大發了? “呃……你們不覺得,我們才更慘嗎?”其中一人說道。 “為什么?” “我們成績還不如三堂哥、四堂哥、五堂哥他們,你們覺得呢?” 一群人默然。 不僅成績不如前面的,就是興趣愛好的區域也大了,有的人對種地感興趣,有的人對醫學感興趣,有的人對經商感興趣…… 總而言之,就算有學習不錯的,那也比不上前面幾位堂兄,這可怎么辦? 除了三寶、四寶、五寶參加了今年的科舉外,朱家村還有其他人參加,成績嘛,有好有壞。 考得好的,已經有舉人功名,準備來年和三寶、四寶、五寶他們一起參加會試,也都一起進了京。只不過三寶、四寶、五寶能住到他們自己的親叔叔家,其他人則被安排在了外面。 前面幾年,朱家村就有人進京趕考,宗族擔心這些后輩到了京中搞不清楚狀況,便拜托在京城的朱三買下了一個院落,做為他們落腳的地方。 這個院落屬于宗族,日常由在京的朱三幫忙打理,待族中有人上京考試,就將院落收拾出來給他們住。若有人在京中做官,一時沒有別的住處,也可以暫住在這兒,但要想辦法快點找到別的落腳處,免得影響其他來京考試的族親。 春闈三年一次,倒也給足了這些人籌備落腳處的時間。 所以,在三寶、四寶、五寶提前入京適應的時候,其他考中舉人的朱氏族人也都跟著入了京,落腳在了這個院落。 沒考中舉人的,也都有舉才功名在身,要么回鄉繼續學習,準備來年的考試,要么止步于此,回去做個先生,或者別的盈生。 朱氏族人秉承朱氏書塾所學,專所擅長之事,不唯科舉是從。 “說老底,我們都是泥腿子,腳底的泥都沒弄干凈呢。沒那個本事,就不攬那個活。” “人家族長不也說了嘛,朱家村才是我們的根,我們是耕讀傳家,能讀書的讀書,讀不了書的就回來種地。自己這輩不成,子子孫孫那么多輩,還能養不出一個讀書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