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了,這是后話,此時二人還只是一個正在參加鹿鳴宴的舉子,任誰都可以踩一腳。 從宴會上回來,朱三便將他二人為什么會被吏部尚書叫過去問過的原因給說了出來。 宴和安、江景同沉默了一下,道:“三哥應該也看出,問題出在哪里了吧?” “嗯!我也沒想到,我寫的內容……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朱三皺著眉頭,說道,“之前學政大人的時候,我還以為是一個‘意外’,但這次又發生了,那它就不是‘意外’了。” “我給三哥說一下京城的事情好了,或許你心里會有些數。”本來宴和安覺得,只要告訴朱三他們科舉的一些"禁忌",防止他們沒注意的時候踩到就行了,沒想到他還是低估了。 雖說以后朱三他們不一定會留京,但若是對京城一無所知,站錯了隊的話,恐怕也是一種劫難。 首先,宴和安跟朱三道了歉,說他之前之所以不說,就是不希望三哥被牽扯進這些事情當中,想讓三哥做一個“中間派”——因為他什么也不知道,反而不會讓人盯上,會更安全一些。 只是,他想得好,卻沒有想到朱三的一道實務策就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其實也不完全算是宴和安的錯,雖然他有得到京中消息的渠道,但他畢竟不是在京中長大,對這些東西也沒有那么敏感,遠不是未來那個“老謀深算”的老油條,想不到也很正常。 其次,宴和安也跟朱三講清楚,他所得到的消息也不是全部的,也是別人給他的,可能會帶有一定的主觀判斷,但他會努力說得公正一些,不帶個人想法。 但朱三在聽的時候,也不要把他說的都當成“真的”。 “我知道了,和安,你放心吧,這些我心里有數。”朱三拍了拍宴和安的肩膀,因為他知道,宴和安一直沒提他與京中的關系,其實是不想把他綁到自己的那條船上去。 只是,宴和安平日里瞧著聰明,怎么就沒有想過,他與朱七同窗那么多年,與朱家往來密切,在別人眼中早就被綁在一條船上去了,又如何撇開得干凈? 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因為理念不同,分道揚鑣,但眼下,他們還是“好兄弟”。 京中的情勢確實復雜,自兩年前勤帝親政,勤帝就有了想要掌控朝堂的想法,只可惜婁太后只交還了一部分政權,財政大權還握在婁氏一派。 除了婁氏一派,朝上還有幾大舊臣,他們是先帝當年留給勤帝的輔佐大臣。或許一開始還忠心,但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個個都有了自己的私心。 有的制造了婁太后,有的自成一派,還有的還在觀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