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柳父自然不可能真的跑去問柳氏,就怕一問就“糟”。 他是泥腿子,看著自家婆娘“收拾”兒媳婦收拾慣了,還真忘了朱家跟自己家不一樣,不僅條件要好一些,還有下人可用,也想像不出那樣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 但今天鬧都鬧了,總不能認輸吧? “朱大娘,你扯這些沒用的干嘛?什么大道小道,咱也不懂那啥,咱只知道,作為大兒媳婦,就應該家里家外一把抓,啥事都得經過她的手。”柳父說道,“你說經商是小道,上不了臺面,可這東西能夠填飽肚子……你敢說,你們朱家現在能夠過上好日子,靠的不就是這個?” “那你還真錯了,親家公,我們朱家能夠過上好日子靠的不是這個,而是‘讀書’。”葉瑜然重重咬了“讀書”二字,說道,“要不是我家老七讀書厲害,考了一個秀才功名,那些大老爺也不會多看我們家一眼。就是因為他讀書厲害,所以那些大老爺才會放心地將一些‘小事’交給我們這些女人負責,讓我們女人賺點胭脂錢。這是一個‘先來后到’的問題,也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你可不能搞錯了。” 葉瑜然的腦子那叫一個轉得快,直接將“經商”這件事情放在了朱七考出功名的后面,還重點強調,這是人家大老爺看在“秀才老爺”的面子上,才給了她們女人一個“賺胭脂錢”的機會。 他們是耕讀傳家,不是商人,這種事情千萬不能搞錯了。 既然是“耕讀傳家”,重中之重的自然是讀書和耕地,沒看到他們朱家現在還是以“種地”為主嗎? 還帶著朱家村,甚至十里八鄉感興趣的人一起“種地”。 至于偶爾賺的那點“胭脂錢”,不過是額外的“獎勵”罷了。官家也沒說,家里的女人不能打理自己的嫁妝,給自己賺點胭脂錢。 通過這個機會,葉瑜然再一次跟大家強化了這個概念——我們是會種地的讀書人,不是商人。 所以呢,讓家里的大兒媳婦干點跟種地相關的事情,那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柳父非要計較那點“胭脂錢”,她也沒辦法,但她可以說明,雖然家里的賬本是歸四兒媳婦管的,但她們的“胭脂錢”都是她們各房自己管的。 比如柳氏養的豬啊、兔子啊,進進出出,那賬也是算得清清楚楚的。 每個月月底,都會讓大寶、二寶他們幫忙核對,然后交到柳氏手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