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在那里“吹捧”朱老頭時,葉瑜然只是挑了挑眉,沒有說什么。 這就是女人的悲哀,不管你對這個家庭做出了多少貢獻,在外人眼里,家里的頂梁柱還是男人,做出貢獻最多的也是男人。 別看葉瑜然平時挺厲害的,里正、族長有事就找她,但真要說起來,他們哪個不是對著朱老頭夸? 男人那種別扭的心理,還真是…… 太當(dāng)山腳下四季分明,3-5月是水稻播種的季節(jié),而這個季節(jié)當(dāng)中又插入了一個紅薯。到底是哪個排在前面,哪個排在后面,完全可以看各家安排。 不過朱家村不同,不管是水田,還是紅薯,基本上都是由里正、族長組織,然后則朱家牽頭,帶著一起弄,所以他們從開春開始,就已經(jīng)計劃好了種植順便。 1月份,水稻還沒有育種之前,就先把紅薯的苗給育了,弄好后繼續(xù)拾掇水田。 最先要拾掇出來的是用來育苗的水稻田,因為去年就已經(jīng)種過一回,今年不過是把田的這頭換到那頭,倒也省事,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 倒是這水田,因為大部分去年都還是旱地,他們得費不少功夫。 期間,還得抽人把“漚肥”給弄了。雖然去年秋天都已經(jīng)在準(zhǔn)備了,但還得再檢查檢查,然后再想辦法再漚一點。 這農(nóng)家肥啊,他們永遠都不會嫌少,恨不得多弄一點,多肥點地。不管是水田,還是紅薯地,真要拾掇好了,最不能缺的便是這“肥料”。 可是家里的牲口、人啊,也就那么一些,再怎么攢一年也攢不了多少,往年還發(fā)生過“偷”人家農(nóng)家肥的事情。 各村,也沒少為這事鬧矛盾,什么你偷了我家的肥,我撿了你家的肥。 自從朱家發(fā)明出“漚肥”以后,這樣的事情才稍微避免了一些,也只是“稍微”。哪家漚肥漚得多,漚得好了,也容易招人眼,讓人妒忌。 這不,朱大前腳挑了漚肥出來,后腳就有人酸上了:“我咋覺得,朱老頭家的漚肥比我們家的好呢?” 旁邊那人白了他一眼:“這不正常嗎?這漚肥本來就是他們家教我們家的,人家經(jīng)驗多,弄得好一點也正常……” “你說,他們會不會藏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