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建同注意到,朱三說了很多,但說得最多的卻是“希望”二字。 正是因為有“希望”存在,所以眼前的“苦難”便不再覺得苦了,咬著牙也能夠撐過去。 他的兄嫂之所以覺得難以撐下去,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希望”,而是感覺到了“絕望”。 朱三說:“我娘說過最糟糕的情況,也不過是老七沒考上,然后回家。可那又怎么樣?老七記憶力好,他沒考上,但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或者在村里開個書塾,或者在家里給子侄啟蒙,又有什么不好?” “家里那么多兄弟,每家兩個,那也有十多個孩子了,這要請先生,又是一筆錢,還不如讓老七自己教。” “當然了,這是最差的情況,可若是老七考上了呢?” “一個童生,一個秀才,便能夠給家里帶來很大裨益,每隔幾年的徭役就免了,老七也有了自己的出路,不會再拖累他們了。” …… 葉瑜然并不只說好的一面,也有提最不好的一面,但“最糟糕也不過如此”。 難道朱七不讀書,他們就不需要“照顧”自己的兄弟了? 與其等到時候,誰也不愿意照顧,不如趁著現在有能力,提前給朱七鋪好路,他們以后也輕松一些。 朱七說:“一家人嘛,總要互相體諒,互相包容,若只有斤斤計較,算計得失,那便不是‘家人’,而是‘外人’了。家之所以叫家,就是因為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吃了苦頭,回到家里,家里會有人幫你。” “能夠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那才叫‘家’!” 劉建同在心里念著這句話——能夠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那才叫‘家’ 好半天,都沒有回過神來。 他似乎有些明白朱三的意思,又似乎沒有讀懂。 朱七洗好了澡,換好了衣服,連忙打開了門:“三哥,我洗好了,你趕緊進來,也洗一個,水還熱乎著……” 他似乎沒有注意到,讓別人洗自己剛洗過的熱水,有些不太禮貌,只是著急的,覺得泡在水里很舒服,也想跟朱三分享。 朱三也不介意,笑著說了聲好,還轉過頭,跟劉建同說了聲抱歉。 “等待會兒我洗好了,我讓店小二換桶熱水,你也洗一個。” 劉建同說:“好。” 本來他想拒絕的,可不知道為何,看著朱氏兄弟倆之間的動作,那句拒絕的話,有些說不出口。 他想,大概是太羨慕了,羨慕得想要融入他們,成為其中一員。 若不是那水前面已經洗了兩個,怕是已經有些涼了,他都想說:“算了,不用了,我直接洗就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