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基因、免疫有太多的東西讓我們去研究了。 只要抓住一個機會,你們就可以跟我一樣,拿到諾貝爾醫學獎。 同學們趁年輕,努力吧!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希望你是那個幸運的人! 我在頂峰等你。” 趙原朝天花板指了指,結束今天的演講。 “趙院長最后的一句話太有煽動力了。” “我等會就去圖書館看書。” 臺下傳來不絕于耳的掌聲,趙原面帶微笑向眾人鞠躬。 一股熱血從腦中樞傳遍全身,難怪很多人喜歡當老師,分享知識的快樂,讓別人認同觀點的滿足感,的確讓人有種特別舒爽的感覺。 臺下坐著一個頭發灰白的中年男子,他朝趙原走了過去,“趙院長,你今天的發言很精彩,讓人受益良多啊。” 這位是中元大學的副校長,也是原來生命科學院的院長馬駿。 馬駿與自己的老師竺海霞是同門師兄妹,馬駿比竺海霞大兩歲,他們的老師是華國腫瘤學泰斗時老,后期兩人因為工作需要調整了方向,竺海霞開始研究血液病,而馬駿研究鼻咽癌。 馬駿學術成果是,采用免疫療法對高危鼻咽癌患者的輔助效果,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所以今天趙原的思路對馬駿有諸多的啟發。 “馬師伯,您太客氣了,喊我小趙就可以了。” “哈哈,行啊,你是竺師妹的學生,你是該喊我師伯。” 馬駿跟趙原接觸不多,主要這幾年經常在國外研學,上個月回來之后,就想見見竺海霞。 趙原敲定講課時間,也是看在馬駿的面子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