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怎么感覺像是在看科幻電影啊!” “科幻大片在線直播?” “我好像進入未來世界了!” 大部分觀眾都對外科有所了解,但極少部分才接觸過機器人。 即使經常使用達芬奇的外科醫(yī)生,心中也是驚嘆,這是自己所了解的機器人手術嗎? 在絕大部分外科醫(yī)生心中,機器人是輔助設備,像是戰(zhàn)士的軍用外骨骼,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但他們顯然沒想到最好的機器人,已經能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 手術室內,趙原正在有條不紊地操控機械臂,為了今天這臺手術,他閉關了三個月。 三個月不僅是在做手術,還在研究器械。 一個好的劍客,不僅劍術精湛,還得有一把趁手兵器。 這臺手術的亮點,不僅是機器人完成,還是單孔手術。 很多微創(chuàng)手術,是需要多孔完成。 所謂的單孔,說白了就是一個切口。 切口只有三厘米大小,比起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對人體的創(chuàng)傷降低到最低。 此外,定制的機械臂比較特殊,蛇形手術臂技術使得手術器械能夠在胸腔狹小空間內任何角度靈活運動,利用“手術操作三角”,實現多個角度的精細操作。 這個創(chuàng)意來自趙原獨創(chuàng)的“筷子技術”。 筷子技術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通過一只手可以實現多個技術動作,如今的蛇形臂也是如此。 扁平三孔鞘管的設計,使其形狀能完美適配肋間切口,不僅不影響機械臂操作,還能為胸腔內復雜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 隨著機械臂進入人體內部,不斷攻城略地。 福萊教授的眼中逐漸露出震驚之色。 作為諾獎評審,他的眼界很高,能從細節(jié)看出技術的革新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