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今大明的官員、百姓,對大明軍隊(duì)有著盲目的自信。
連建奴都給滅了,漠南的蒙古部族也都收服了,朝鮮的那些建奴殘部,又算的上什么?
至于將朝鮮納入大明版圖,官員以及百姓也沒多大的興趣。
在他們的印象中,那地方又冷又窮,占了也沒多大油水。
云逍收到消息后,也沒有多大的反應(yīng),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椋瑳]什么好關(guān)注的。
此時,云逍正坐在一輛新式馬車上,前往白石溝村的路上。
隨行的除了侍衛(wèi),還有夏允彝和陳子龍。
夏、陳二人在上海和昆山風(fēng)生水起,政績卓著,崇禎特意傳旨,讓二人進(jìn)京陛見述職。
兩人現(xiàn)在都還只是縣令,被皇帝下旨召見,這可是少有的榮耀。
出宮之后,他們直接到清華園來拜見云逍。
正好云逍要前往白石溝村,準(zhǔn)備去看望滿門忠烈的吳家。
吳家一門八口為國捐軀,皇帝、國師親自為吳家七郎扶棺,并且國師還專門為吳陳氏作曲一首,早就傳遍天下,受國人敬仰。
夏允彝和陳子龍也是敬佩不已,于是懇求云逍跟著一起前來。
與云逍同乘一車,二人既是興奮,又是緊張,跟后世的小學(xué)生面對班主任時的表現(xiàn),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皇帝有意要南巡?”
云逍聽了二人的訴說,不由得一陣意外,隨即又釋然。
如今北方邊患徹底根除,南方又日新月異,崇禎動起了南巡的心思,倒也十分正常。
“聽陛下的意思,是準(zhǔn)備明春的時候,去南面走一走。”
夏允彝也十分興奮。
隨著上海港的擴(kuò)建,如今上海這彈丸之地,已經(jīng)成了大明最為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首功自然是歸國師,而他這個上海縣令,自然也是功不可沒。
倒也不是為了升官,畢竟是做出了政績,總需要有人賞識是不是?
云逍點(diǎn)點(diǎn)頭,“皇帝是應(yīng)該到南方走一走了。”
皇帝南巡,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政治的需要。
南方越來越富,而北方依然貧瘠,時間久了,不免會有人生出異心來。
云逍甚至想建議崇禎,等太子年齡稍大一些之后,直接到南京坐鎮(zhèn)。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