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興祚看到眾人的神色,笑道:“我這次來云南,可不是空手而來!”
朱燮元精神一振,“莫非朝廷還派了援軍?”
“是有幾路援軍。”
劉興祚點了點頭。
“我自京城動身時,朝廷已經派出京營新軍五千,并自四川調派白桿兵三千,分別自東路普安道,與西路烏撒道入滇。”
朱燮元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氣。
他曾在四川擔任按察司副使,并且主持西南軍政多年,多次跟白桿兵打過交道。
四川石砫土司對朝廷忠心耿耿,白桿兵又最為擅長山地戰。
三千白桿兵,能抵上萬西南官軍。
至于京營新軍,那就更不消說了。
平定遼東之戰中,新軍大放異彩,名震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軍。
有了這兩支精銳之師,勝過數萬援軍。
面對氣勢洶洶的緬軍,至少有一戰之力了。
劉興祚接著說道:“另外還有一支奇軍,關鍵時候能發揮奇效。”
朱燮元詢問時,劉興祚卻是不答。
所謂的奇軍,正是大明勛貴組織的‘商團’。
商團人數不多,只有一千多人,組成也十分復雜。
有窮兇極惡的大盜,也有觸犯軍法的悍卒,也有從遼東招募的退役老兵。
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只有一個,進入緬佃境內探路……不,尋找商機。
這支隊伍人數不多,可一旦在緬佃境內燒殺劫掠起來,對于戰局的影響卻是極大。
朱燮元依然不敢放心,“據前方夜不收來報,緬軍不僅出動精銳八萬,還有戰象千頭。”
提到戰象,西南諸將都面露懼意。
朱燮元擔心劉興祚不了解戰象,于是一番仔細解釋。
緬佃如今,是有史以來國力強盛的時期,因此有實力投入軍備,精心打造出一支強悍的戰象大軍。
緬人的戰象,可不只是在大象背上固定一個大簸箕一樣的象輿,然后馭手駕馭戰象進行沖鋒那么簡單。
而是甲具戰象。
大象周身都披掛著厚重的鎧甲。
戰象的背上,也不是尋常的象輿,而是一座用厚木板制作、包裹有鐵甲的塔樓。
甚至在塔樓上,還安裝了重弩。
以戰象為中心,四周還有步卒協同。
如此一來,就構成一個以戰象為主的完整作戰單位。
(類似于后世的步坦協同作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