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國師見微知著,下官佩服!” 孫傳庭先是拍了一記馬屁,然后嘆了一聲:“海路兇險,驚心駭目啊!” 限于船只性能、通訊條件、海上航線以及導航、風浪預測,出現海難事故是常態。 當年忽必烈發兵10萬,派遺4400多艘戰艦,征伐?1?8國。 在途中忽遇臺風巨浪,使所有戰艦全部翻沉毀壞,10萬大軍,活著回來的僅有3人。 如今航海水平有所提高,卻依然是海難不絕。 這時趙德義被帶了過來。 見屋內這么多人,并且個個都是氣度不凡,他嚇了一跳,不由得惴惴不安,站在邊上,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崇禎等人剛才聽了趙德義的事跡,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 同時心中頗為詫異,國師叫他來做什么? “海上的風險,不可避免。” “然而對于海商而言,海上遭遇一次海難,就意味著巨大的損失,甚至是傾家蕩產。” “長此以往,勢必會阻礙海外貿易的發展。” “有沒有想過,有什么法子,將海商的損失降到最低?” 云逍開始啟發式教學。 孫傳庭想了想,搖頭苦笑:“下……在下魯鈍,著實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溫體仁、畢自嚴等人思索許久,最終也都無奈地搖搖頭。 對于航海,他們都是門外漢,甚至有人這輩子連大海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 云逍正要繼續深入引導,瞥見趙德義欲言又止,不由得心中一動,問道:“你有什么想法,大膽道出來。” “小人斗膽賣弄。” “自從小人的商船在海上出事之后,就一直在尋思,如何將損失降低最小。” 趙德義拱手道。 “小人琢磨著,商船之間可以互相結盟,把大家伙兒的貨物,全部分攤來放,每船只放十分之一。” “若是遇上海難,因為提前做了分船安排,每人都只會損失百分之十的貨物。” 孫傳庭、畢自嚴的眼睛亮了起來。 云逍心中一聲贊嘆。 誰說古人的智慧不如后世? 這不正是海上商業保險的雛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