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轉(zhuǎn)眼間,就到了崇禎七年的中秋。
大明時期,祭月之風盛行。
道君皇帝甚至大興土木,修造了夕月壇,專門用于祭月。
此后的大明皇帝,每隔三年都會去祭一次‘夜明之神’。
崇禎今年興致很高,中秋當日,親自率領百官前往夕月壇。
誰知樂極生悲,從夕月壇回來后就病倒了。
主要原因是親征遼東時間有點長,后宮的地荒了。
班師回朝后的這段時間,在后宮勤耕不輟。
這次出城又受了點風寒,于是就倒下了。
倒也不是什么大病,調(diào)養(yǎng)幾日也就沒事了。
只是下午舉行的大宴儀,沒辦法出席。
大宴儀,也就是國宴。
由于喜事連連,因此這次比以往更為隆重。
不光是要賜宴百官,還要犒賞征遼東的有功之臣,以及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
諸藩使臣也應邀出席。
太子朱慈烺年幼,鎮(zhèn)不住場子。
于是只能勞駕國師親自出面了。
大宴儀放在皇極殿。
由于是國宴,雖然皇帝不能出席,該有的禮儀,卻是一點都不能少。
殿內(nèi)的地面上,鋪上黃麾。
教坊司設九奏樂歌于殿內(nèi),殿外還設有大樂于、舞雜隊。
宴會開始,大樂奏響。
一身盛裝的云逍與朱慈烺,并肩上殿,分別坐于御座東西兩側(cè)。
四品以上文武官員、諸藩使臣分東西門進入,站立于殿中,五品以下則只能立于殿外。
隨后百官行贊拜大禮。
接下來又是一系列禮節(jié)。
一舉一動,甚至是舉杯喝酒,都有嚴苛、繁瑣的程序。
“這該死的儀式感!”
云逍心中暗暗后悔。
在清華園中陪美女過中秋,他不香嗎?
為什么要跑這里來受這份罪?
光祿寺官員足足敬了九輪酒。
教坊司奏了九首不同的曲子,跳了九支不同的舞。
經(jīng)過這樣的一輪折騰,所有人都是饑腸轆轆,終于輪到進大膳環(huán)節(jié)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