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可比抄了王養浩的祖墳,還要嚴重的多。 要是不爭辯幾句,以后根本就沒臉在官場立足了。 “你覺得被羞辱了?” “你可知道,你的這句話,一旦傳揚出去,將會造成什么惡果?” 云逍聯想到后世某個轟動一時的案子,氣就不打一處來。 “‘見義不為,無勇也’。你也是進士出身,這句話是誰說的?” 面對云逍的詰問,王養浩啞口無言。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 并且這也是儒家仁、義、禮的核心思想具體體現。 他讀了幾十年的書,自然是知道的。 “弘善抑惡、見義勇為,是我華.夏一族的傳統美德。我大明在立國之初,就開始大力弘揚。” “《大明律》中明文規定,‘凡常人捕獲強盜1名、竊賊2名,各賞銀20兩,強盜5名以上,竊盜10名以上,各與一官。應捕之人不在此限。’” “除了對勇于捕獲盜賊者,給予錢財獎勵外,還實行賞官制,破格提拔見義勇為者當官。” “你連《大明律》都不清楚,又當的是哪門子官?” 云逍劈頭蓋臉一通訓斥,王養浩滿頭大汗,再也說不出一個字來。 “不是你撞的,又為何去扶……呵!” “好心助人,反被訛詐,又被你這樣的糊涂官判糊涂案,以后百姓哪個還敢行善助人?” “百姓害怕做好人,當再次路見不平時,人們不再出于善意相救,而選擇明哲保身。” “而那些作惡之人,反倒會更加肆無忌憚!” “以后老人摔倒,誰還敢去扶?孝道何在,公義又何存?” “良俗不在,惡風橫行,久而久之,就是道德淪喪,禮崩樂壞,大明距離敗亡也不遠了!” “而你,就是罪魁禍首!” 云逍拍案怒斥,聲色俱厲。 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 后世的那個案子,本來只是區區一樁民事案。 最后卻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道德危機。 因此帶來的惡劣影響,此后十幾年都沒有消除,反倒是愈演愈烈。 惡人爭相效仿。 而好人不敢做好事,害怕做好人、扶不起的社會風氣,已經成了國人共識。 范景文起身拱手說道:“國師教誨,如醍醐灌頂,下官受教了!” 其他官員也都面有愧色。 堂外百姓紛紛叫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