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朱慈烺、國師云逍子的船隊,抵達官船碼頭。
次輔李標以及東宮、禮部眾多官員,在碼頭迎候。
一行來到驛站,稍作休息。
云逍從李標口中獲知,崇禎的御駕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jīng)抵達順義。
原本早就應該回京的,崇禎卻執(zhí)意駐駕順義,正是為了等云逍自河南返回,然后一同入京。
云逍心中一聲感嘆。
收復遼東,踏平建奴,這是萬世不朽之功。
崇禎這么做,無非是要自己與他共享這份榮耀。
大侄子,真的是有心了啊!
云逍卻毫不猶豫地說道:“轉(zhuǎn)告陛下,我先行回京,在德勝門恭迎王師凱旋!”
“下官遵命。”
李標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氣。
如果國師沒有拒絕,他也要委婉勸諫。
御駕親征,大勝還朝,這一切榮耀,本來就該歸皇帝獨有。
跟皇帝分享,那可是大忌。
雖說皇帝不在意這個,可誰能保證以后,會不會成為別人攻訐的借口?
不愧是國師,早就看透了這一點。
“這是禮部商議的班師之儀,內(nèi)閣審定后送呈皇后娘娘閱覽,娘娘并無異議。請國師定奪!”
李標將一份文書,呈給云逍。
大明的繁文縟節(jié)極多。
《大明會典》上專門制定了親征之儀,程序極為隆重、繁瑣。
大明從開國到現(xiàn)在,共傳十六位皇帝。
然而滿打滿算,御駕親征的只有五位。
老朱當了皇帝之后,基本上就不再親自提師征進了……主要是手下名將太多,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吊打四方,根本輪不到他親自出手。
朱棣是個親征狂人,多次率軍深入沙漠“搜虜”。
一會兒打瓦剌,一會兒打韃靼,專挑強的打。
不得不說,歷史上像朱棣如此親征,且戰(zhàn)績明顯的,極為少見。
朱瞻基也親征過,不過是小打小鬧,象征意義較多。
下來就是威名赫赫的大明戰(zhàn)神、叩門天子朱祁鎮(zhèn)了,一次親征,把大明的國運都給整沒了。
第(1/3)頁